湘鄂黔土司遺址成功申遺
【明報專訊】中國3處「土司遺址」昨天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通過審議並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土司遺產分布於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區,現存的主要遺址類型包括土司城遺址、土司軍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築群、土司莊園、土司家族墓葬群等。中國是次申遺的「土司遺址」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3處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屬典型的多族群文化複合區域,是中國土司遺產中的代表。
「土司制度」是針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政策,形成於宋代,繁榮於明代,崩潰於清代,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
據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土司制度是中央王朝承認當地統治者對地區的世襲統治的制度,有利於將中央很難派官吏直接統治的地區納入到統治範圍,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好處,「如果這些地區完全獨立,就會削弱中央王朝統治。」直到明清採取「改土歸流」前,土司制度都是維繫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要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