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汽油零售價「加多減少」
原油最廉時賺最多
【明報專訊】本港油公司被指油價「加快減慢」的說法一直存在爭議,城市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棄用「傳統」方法,即比較燃油零售價與原油或新加坡離岸價是否同步加價或減價,改為分析兩者的累積升跌幅變化,發現2013年底至2014年中的半年時間,汽油價上升2%,同時原油價格下跌7.3%,兩者差距拉闊接近10個百分點。鍾兆偉認為兩者價格拉闊,反映油公司以「加多減少」手法賺取更多利潤,要求政府加強監察。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境局稱,當國際油價下跌時,由於稅項及其他營運成本不變,所以零售價調整的百分比,必定較國際油價的減幅為低。埃克森美孚指出,產品進口價只佔本地汽油零售價的主要成本其中一部分,本地零售價還包括政府徵收的差餉及稅項、營運成本、油站地價等因素,這些成本不斷上升,故零售價與進口價的調整幅度自然不同。加德士指燃油零售價除了入口價,還包括其他成本,如地價、差餉、工資等,單憑比對零售價及原油價,並不能反映真實情G。蜆殼至昨晚截稿未有回覆。
油公司:其他營運成本上升所致
消委會於今年2月分析過去兩年國際油價與本港5間油公司的零售價走勢,指油公司有加快減慢情G,但油公司及環境局均反駁,指消委會將零售價與原油價走勢比較,並不適合,環境局更指出,應引用反映新加坡離岸價的普氏平均價,而不應引用滯後時間太長的原油價。
城大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總監鍾兆偉接受訪問時表示,如果不追蹤原油價和汽油零售價的調整快慢,改為看累積變化,結果發現兩者的走勢並不一致。
鍾兆偉以2013年12月23日為起點,將當日的原油及零售價設為1,一直記錄之後半年的累積升幅或跌幅。根據圖表,原油價格由第一日的每公升5.5元持續下跌,直至2014年4月初,跌至5.1元最低點,累積跌幅7.27%;同期零售價由每公升9.78元,加價3次,減價2次,但仍錄得累積升幅2%。
鍾兆偉說,當原油價格跌至最低點,亦是原油價與汽油價差距最闊、即油公司賺取最多利潤的時候,「油公司於2014年4月初的利潤,足足較2013年12月23日高出近一成,其間通脹及油公司的成本,不應有如此大幅度變化」。他又指圖表反映國際油價愈低迷,油公司「賺得愈多」。
整體而言,2013年底至2014年中,燃油零售價走勢一直處於正值,而原油價格大部分時間處於負值,顯示零售價「加多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