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料牽動國際格局
稱為發展中國家「造血」 各國多贏
「一帶一路」牽動世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全球經濟仍未能從蕭條中復蘇,發達國家需要調整結構,而發展中國家又面對基建這個發展瓶頸,中國的「一帶一路」正是既為發展中國家「造血」,又為發達國家製造調整空間的「多贏」之舉,從而改變國際發展格局。
明報記者 林迎 陸文
倡投資發展中國家
回報發達國
林毅夫早前在北京一個論壇提到,他2009年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時就提過「全球復興計劃」,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需要改革高福利、高槓桿、高赤字的狀G,但減福利又會造成失業率上升、社會動盪,另外的辦法是令貨幣貶值以增加出口。不過,當歐美同時發生危機,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沒有自身貨幣,如果歐元整體貶值,又會令美國、日本狀G惡化,故美元採取競爭性貶值來對}歐元貶值,於事無補。
林毅夫提出的計劃是,如果大量投資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短期內可為當地創造經濟增長、就業和稅收,他並引述研究發現,每投資100美元在發展中國家基建,會創造70美元的進口,對發達國家亦有利。他舉例稱,2012年東莞製鞋企業華堅集團轉移到非洲國家埃塞俄比亞,一年內僱用2000多人,使埃塞俄比亞製鞋出口增加了一倍多,改變國際投資者對非洲不能作為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看法,也改變了國際買家不能在非洲下單的看法。埃塞俄比亞2013年設立了第一個輕工業園區,吸引到土耳其、韓國、台灣等廠商前往投資,所以發展中國家的增長,為發達國家亦帶來機遇。
「這次(2008年)發達國家的危機是從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以後最嚴重的一次,所以如果真的要幫助發達國家創造結構改革的空間,小打小鬧不行,必須有全球的共同努力。」林毅夫說,中國外匯儲備還會繼續增加,傳統上只能買發達國家投資產品,但更好的用法是投資全球基建,一方面回報更加穩定,另一方面有利國際發展。
倡基建互通為主 產業轉移為輔
他又稱,樂見中國牽頭「一帶一路」,因為真正能夠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方法,是幫助他們從農業進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發達國家在二戰以前就已經走完那個階段了,它沒有產業可以轉移給發展中國家幫它造血;發展中國家發展起來必須改善基礎設施,但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是發達國家的比較優勢,他們也是上個世紀以前都已經建的,這樣的狀G下,它的發展合作就只能給錢援助,給錢還要附帶很多發達國家的理念和標準,比如說會強調一些發達國家看起來非常重要的東西,像教育、健康等等,但是這些東西都不造血,所以意願非常好,效果非常差」。
勞動產業失優勢 轉移帶回增長
所以,他建議「一帶一路」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主,以產業轉移為輔,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由於最低工資的上漲,優勢逐漸消失,轉移出去可創造發展中國家的機遇;如果發展中國家增長起來,它的市場亦會為中國帶來增長,「『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很多是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這樣的投資也有利於保障我們在新常態下所需要的資源,還可以創造比較友好的關係,有利於外交環境」。
憂輸出過剩產能
自廢武功
「現在流行的輿論說通過『一帶一路』輸出過剩產能,我對這種說法是不贊成的。」商務部研究員梅新育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達擔憂,認為國家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必須建立在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之上,如果製造業大量外遷的話,只會造成產業空心化。
「過剩」與否不單只看內需
梅新育解釋,產能是否過剩,不能只看國內需求,也不能只看蕭條時期的需求。他舉例稱,「我們90年代的時候,說紡織、棉紡工業產能過剩,砸錠吧,砸了幾千萬棉錠,國有的棉紡企業全部錠子都砸了。」他憶述,國企產能減少之時,民企反而大舉擴張,幾年後過剩周期結束,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紡織業生產、出口持續高速增長,「現在全年我們一個國家的紡織服裝佔世界的36%,但是紡織業基本沒有國企了,都是90年代砸錠砸沒了,這對整個國家來說,還是『肉爛在鍋堙z。這給我們一個教訓,如果我們在蕭條時候,自己把自己的產能砸下來,別的國家拚命把產能做上去,等到緊缺時期來了,那我們不是自廢武功了?」
稱國內生產具優勢 海外風險高
他指出,「一帶一路」和各項自貿協定本質都是推動進一步貿易自由化,意味荌磥熔ㄚ~對外出口的條件愈來愈好,「在這種情G下,如果我們國內生產有優勢,沒有必要非要把產能搬到國外去」。
因為在海外直接投資,風險比國內生產、對外出口要高得多,也未必比國內投資成本低、效益高,「企業走出去是一個趨勢,但是『走出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個手段,實現企業和國家利益效益最大化,而且是可持續的利益最大化,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中國權傾亞投行
足以「一票否決」
「一帶一路」的概念,最早是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時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同年10月他又在印尼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過一年多時間調整和完善,「一帶一路」的框架也逐漸明朗。至本月底,支撐「一帶一路」融資的亞洲基礎投資銀行(AIIB)將簽署章程。
月底簽章程 習稱全球可參與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院長韓鋒早前對香港傳媒說,「一帶一路」與開始時的一個區別,是不再提沿帶沿路「65個國家和地區」,因為不想被外界視為排斥其他國家,所以亦不再限於歷史上傳統絲綢之路到過的地方,實質上全球所有國家均可參與。
而向亞投行遞交創始成員國意向書的國家則有57國,與「65國」部分重疊,也包括不在其中的英法德澳紐等等,亦有南非、巴西,橫跨五大洲,已遠超傳統絲路概念。今年3月底,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說稱,「『一帶一路』建設、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都是開放的,我們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
分析認為,例如美國、歐盟雖非「沿帶沿路」,但有地區影響力,亦有資金和技術,不可忽視,而應歡迎其參與,所以已不再提「65國」。
注資額分配投票權 中國擁逾25%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的談判代表上月在新加坡就基本框架達成一致,本月底將簽署章程,香港代表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與了談判。亞投行註冊資本將為1000億美元。投票權將考慮各成員國的出資額、經濟規模計算分配。由於中國注資297.8億美元,意味蚞皉閉25%至30%的投票權,在章程規定的需要75%「絕對多數」通過的重大事項中,中國幾乎可以「一票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