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橋擬成「新界中環」
商業密度大增 樓面面積如5個國金
【明報專訊】發展局銳意發展洪水橋新發展區為新界西北最大的商業樞紐,局方昨指總面積達714公頃的發展區,涉及經濟發展的用地較住宅用地更多,擬建的洪水橋港鐵站一帶將成市中心,當中商業地皮發展密度將大增,提供逾22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相當於5個中環國金中心的樓面,是中環甲級寫字樓的樓面總和,可望成新界區的「中環」。
測量界料有協同效應
測量師學會會長何鉅業表示,洪水橋毗鄰后海灣,鄰近港深西部通道,位處本港及深圳主要貨運及客運的策略性位置,是本港物流、倉儲發展的重要區域,若成為新界西北商業中心,亦可發揮協同效應。他認為除住宅用地外,社會上對商業及物流用地亦有殷切需求,規劃時亦需平衡。
政府昨日起就洪水橋新發展區展開3個月公眾諮詢。根據最新規劃方案,新發展區剔除原先納入範圍內、位於青山公路南面的住宅區,涉及的總面積為714公頃,較上次826公頃減少14%。可發展用地為442公頃,經濟發展的用地則有107公頃,佔可發展用地比例高達24%,較發展住宅的87公頃用地還多20公頃。
新發展區銳意打造為新界西北的「區域經濟及文娛樞紐」。當局建議大幅提高商業用地的發展密度,由上次諮詢的8倍增至9.5倍,並會設立兩個市中心,包括洪水橋港鐵站會成為主要的商業樞紐,提供辦公室、酒店及零售設施,並計劃設有地標式商業大樓。洪水橋站前則設立8公頃區域廣場,增加區內的文娛空間;亦擬建新裁判法院、政府大樓、社區會堂及專上學院。而位於現有天水圍站一帶的地區,則打造為「地區商業中心」,是新發展區的第二市中心,當中會新建專科醫院。
兩個市中心
新發展區將提供逾2200萬平方呎商業樓面,相當於目前中環甲級寫字樓總樓面。連同劃作物流、工業、科技發展的區域,涉及經濟活動的總樓面近6000萬平方呎。
另外,當局於新發展區西北面預留37公頃指定作物流、企業及科技區,並於西面毗連港深西部通道預留13公頃用作興建多層工廈作工業發展,以安置目前在洪水橋「棕地」上經營的倉儲、廢物回收等行業。
創15萬職位
新發展區可創造15萬個就業職位,較上次諮詢的10萬個大增五成,當中包括7.4萬個零售、餐飲、酒店及辦公室等商業職位,6萬個工業職位及1.6萬個社區服務職位。當局預計,洪水橋新發展區最快可於2020年動工,2024年有首批居民入伙,到2037年整個發展區全部發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