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故事﹕90後大平反

[2015.06.08] 發表

【明報專訊】近年興起用出生年代區分年輕人,80後、90後和00後各被貼上不同標籤,令年輕人彷彿陷入各種社會定型。傳媒常指90後抗逆能力低、工作態度差、生活不認真,究竟這些形象從何而來?今回請來幾名90後年輕人,以自身經歷分析這些標籤多大程度符合現實。

■標籤 1

網絡時代 關係較隨便?

大學三年級生楊芷茵(Kelly)於1994年出生,拍拖3次,初戀在中學發生,「當時仍未有WhatsApp,所以我們多以SMS聯絡。尤其同台的朋友,自然會聊得多,不知不覺就有好感」。由於不同電訊商的客戶傳信息需要收費,年輕一輩會尋找相同電訊網絡的朋友聊天。但互聯網普及後,年輕人的聊天機會和平台更多,不再受限。

指「速食文化」代代有

Kelly認為,3次戀愛經驗中,網絡影響她不少。她認為文字信息令雙方較容易表露「sweet字眼」,「有時候面對面不敢說的話,都可以在文字上說」,增加雙方的溝通機會,但同時為雙方關係帶來問題。「有時候沒有加emoji(表情符號),對方就以為我生氣,或者誤會了我的語氣,所以現時盡量都會加(表情符號)。」她說即使是朋友間的對話,沒有表情符號時,對方會誤以為她「發晦氣」。

網絡發展迅速,有人認為導致這個世代「更速食」、關係更隨便,不過Kelly認為這不是90後的特色,而是「人的問題」:「以前(上一代)同樣有小三、『偷食』問題,不能夠話90後,這似乎是人的性格問題。」Kelly指出,自己與現任男友拍拖3年,身邊也不乏認真看待感情關係的朋友,「當然,我也有朋友有很多拍拖經驗,至少有10幾次」。所以,她認為坊間形容的「速食文化」只是部分正確,更認為正正是這種標籤,令90後被限制,「好食懶做等標籤,加上社會價值觀、父母期望,令90後受限,有個人想法可能就會被認為任性」。她認為自己都是生活被限制的一群,傳統價值觀、學歷、家庭於她來說都非常重要,「不過新一代懂得享受,想法較開放,好像以前的人會考慮是否去grad trip(畢業旅行),現時的人則會想去幾多次」,出現了不少「有時間、玩盡去」的90後心態。

■標籤 2

工作態度差 無人生目標?

1992年出生、今年23歲的Manna當年中五會考後便沒有繼續升學,選擇出社會工作,先後做過侍應、文書等,工作兩年後決定申請澳洲的工作假期(working holiday),在當地逗留兩年,現已回港工作。Manna說香港僱主大多「睇cert請人」,以中五學歷找工作的確較困難。

WhatsApp與老闆溝通「有問題」

網上時常流傳90後員工態度不佳,甚至用WhatsApp向老闆請假及辭職,令人對90後員工觀感不好。Manna較少接觸其他90後同事,她也從沒用過WhatsApp跟老闆溝通,但她估計員工使用WhatsApp,可能是覺得面對面請假或辭職會被罵,而且當老闆再追問原因,他們怕不懂回答,故用WhatsApp溝通。Manna認為這方式有問題,首先老闆沒有責任在私人時間處理公司和員工的事情,使用WhatsApp談工作也容易因錯過了某個信息而引起誤會。另外,她認為老闆跟員工應有身分上的距離,面對面說話或透過正式的電郵通訊是互相尊重。

Manna過去4年因各種工作機會和旅遊認識不少新朋友,當中大部分比她年長,Manna自覺因此思想成長不少,性格也成熟了,「面對疑惑時跟他們傾談,他們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子,令我得到很多(想法)」。

Manna中五畢業時不清楚自己志向,所以沒有強迫自己進修。她在澳洲遇到在當地念大學的港人,好奇他們選學系的原因,發現原來很多人根本不確定自己喜歡什麼,因各種生活壓力而選擇「能掙錢」的學科。Manna不否定學歷對前途重要,但認為生活經驗也相當重要。

現時Manna邊工作邊實行自己的計劃,她與家人的關係也改變不少。「去澳洲前家人覺得我較輕佻,也覺得我很多事都做不來,甚至連去澳洲這件事他們也覺得我只是開玩笑。」回港後,她會更耐心與家人解釋自己想做的事,分享想法,令他們知道她不是「得個講字」。擁有4年社會經歷,Manna成熟不少,笑言有時候反而因太多顧慮而阻礙抉擇。她又說,雖然當年沒有繼續進修,但現時清楚目標,再選擇進修的方向也不遲。

在交友和戀愛方面,Manna傾向坦白和重視責任。她稱不會在網上結交素未謀面的「朋友」,但有過一面之緣的也會接受在facebook上互相加為朋友。她不評論在網上交友是好是壞,但認為有一定風險,「人與人之間溝通很重要,網上交友很難互相了解,而且對方顯示的資料也不見得全屬真確,有一定危險」。她強調結交朋友重質不重量,每一段關係也要付出努力去維繫、花時間去培養。她說自己能成為朋友的情緒支援,為其他人提供正面思想和支持。

「想太遠未必兌現 短期目標更實際」

Manna曾在澳洲交男友,她自言是個「活在當下」的人,不會想得太長遠,但與當時的男友有共識,大家都要認真對待這段關係。雖然未至於想到結婚和未來的事,但Manna當時會與男友計劃未來數月的生活,如要到哪個城市、在哪堹痔苳l、找什麼工作等,訂立目標再一起努力。她認為有時候想得太長遠未必能兌現,反而訂下短期目標更實際。

■標籤 3

上樓無望 重視享樂?

樓價高企,年輕人買樓愈來愈難,90後一代又如何看買樓?改編自網絡「潮文」的短片《月入三萬的香港人》,論盡香港年輕人買樓苦G,在樓價高企、物價高昂的香港社會中的無奈,引來在YouTube點擊率逾63萬。在片中飾演主角的Gary於1990年出生,要他形容這一代人,他說:「如果要我宏觀去看,90後就是最後一代的香港人,尤其97年前後出生的人,在英屬香港時期出生,最有可能保留傳統香港的核心價值或港英時期的文化。繁體字、俚語、俗語、傳統本土文化,至少在我們的記憶中出現過,而不是在歷史書、教科書。」

買樓「上位」皆難 活在當下

這代人經歷兩代文化的變遷,見證經濟起飛到低落、樓價居高不下,Gary認為這一切某程度上導致某些90後過荂u嬉皮士」的生活,「愈來愈多人擺脫『結婚、生仔、買樓』的心態,過蚍^皮士的生活,過得一日得一日」。當年輕一輩在職場「上唔到位」、生活壓力大、無法負擔買樓,間接令更多人不跟隨以往的「正常」途徑,選擇追隨自己的理想,尤其網絡文化發達,工作假期、旅遊Blogger盛行,更令人憧憬自由,追尋理想生活。「我有一個朋友,辭職去巴西看世界盃,又到日本生活幾個月,明顯他對儲錢沒有太大考慮。」

Gary朋友圈中有80後和90後,以他觀察,他認為90後多偏向「試鬙、唔試就無」的心態,「可能我們看見身邊有很多集體回憶和價值都消失了,所以更加會有活在當下的感覺」。

重視生存 更重視生活質素

雖然如此,但在他眼中,不跟隨傳統「結婚買樓」路線的90後仍是少數,「其實幾矛盾,有好多人『計劃』買樓,但又會去揮霍」。他說,雖然樓價高企,但結婚、買樓、擁有私人生活空間仍然是大部分90後所重視的。奈何,能夠靠自己努力「上車」機會仍然微乎其微,除了努力儲錢,年輕人要成功往往要靠「父幹」(父母幫忙)。

本地物價高昂,要對抗通脹,Gary說年輕一代會去掙外快,「現時80後、90後靠炒iPhone、Apple Watch、日韓代購去掙快錢 」。掙錢後,如何用?當然仍有不少人會儲錢,但這一代人比以往更追求生活質素,去旅行、喝咖啡、去高檔餐廳吃飯都成為年輕一代會做的事情,「反正個個都做,自己點都要試下」。他笑言,有人說「睇少衋腹B去少齯擖說v便可以買樓,而他自己正正是每年要去一次日本、喜歡看戲的一分子。他更笑言,如果自己是上述網片的主角有3萬收入,一定會儲首期,然後每年至少去一次日本。

90後重視生活素質,已投身社會工作的他坦言某些對90後的批評其實是正確,「我承認自我中心、無交代是90後的通病,但生活在獨生家庭、兄弟姐妹不多的情G下,這也是無可奈何,難道60後、70後沒有屬於他們年代的通病嗎?」樹大有枯枝,Gary認為每個年代總有人做事有問題,但他認為90後只要「做得好少少、付出多少少」,仍然有機會在職場上獲得機會。

■相關概念

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生活方式(lifestyle)

生活素質(quality of life)

既定形象(stereotype)

社會壓力(social pressure)

多層思考

1. 社會對90後有哪些既定形象?這些形象從何而來?

2. 社會對90後的既定形象,對他們是好是壞?

文﹕鄭寶欣、袁志敏

更多教育
通識講場﹕膠袋徵費助源頭減廢?
【明報專訊】保護環境,理應人人有責。外國推行垃圾徵費等環保政策多年,成績有目共睹,反觀香港,堆填區迫爆,市民害怕「垃圾圍城」,究竟可做什麼幫... 詳情
【明報專訊】聖公會陳融中學通識科主任李浩芬指出,膠袋徵費這個議題與「今日香港」和「能源科技與環境」有關。同學思考這個議題時,可從不同角度分析... 詳情
【明報專訊】一提起「垃圾」,大家多會想到紙巾、果皮和膠樽等。垃圾可以廣泛定義為人類各種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其實可以是氣體、液體和固體的。因此除... 詳情
時事漫話﹕為反恐 私隱無保留?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尊子漫畫〉,《明報》,2013.06.11 ˙漫畫內容 漫畫中「斯諾登」接受訪問,... 詳情
時事漫話﹕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題目a) 這題要在資訊全球化的大前提下作分析,指出資訊全球化對「個人私隱」和「國家安全」的負面影響。 資訊全球化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