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增益﹕影響生活 或患創傷後壓力症

[2015.05.18] 發表

【明報專訊】經歷天災人禍的人精神易受影響,甚至患上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精神科醫生指出,創傷後壓力症由巨大的威脅或災難事件引發,例如戰爭,被綁架、暴力攻擊、強姦,或天災人禍、嚴重的交通意外、家人遭遇意外等等。

香港心理學會臨牀心理學組轄下危急事故小組召集人胡潔瑩,四川地震後在成都為700名來自當地及全國各地醫院醫護人員,提供有關災後心理急救和支援培訓。她指出,曾經歷嚴重危害人身安全事件的人短時間內會感到不安焦慮、反覆想起事發經過、發噩夢等,屬正常及自然反應。胡潔瑩提醒,若上述徵狀持續一個月或影響到日常生活,便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患者或會出現逃避與創傷有關的活動,又或對外在世界反應減少,感覺疏離或與他人疏遠,學術上稱之為精神麻木。

創傷後壓力症的徵狀影響或持續多年。根據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的資料,以下風險因素會令人較容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包括﹕創傷事件來得很突然(令人來不及有心理準備)、差點令人喪命的事故(令人有強烈的無助感)、在事故中身體受傷、有精神病患紀錄、曾有其他創傷經歷(例如童年受虐)、事發後有其他持續的壓力來源。而女性較男性易患上創傷後壓力症。事發後其他人的支援有助減低風險。

■相關概念

鄰里精神(neighbourliness)

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

衛生危機(health risk)

多層思考

1. 汶川地震後出現哪些衛生問題?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決災民的心理問題有什麼阻礙?

(答題指引見另文)

參考資料

1.〈理大教授雲南災區推復康 兩助川震 屢見手術成功復康失敗〉,《明報》,2014.08.07

2.《明報》新聞網新聞特輯「汶川地震5周年」﹕specials.mingpao.com/earthquake.htm

更多教育
時事點對點﹕首個官方地區回收站運作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環境局2013年初宣布設立5個社區環保站。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斥資4億元,在全港18區各設立一個以加強各區... 詳情
知識增益﹕塑膠回收急跌 拖累本港廢物回收率
【明報專訊】環保署2015年2月公布2013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本港廢物回收率如下﹕(見圖) 報告認為2011及2012年整體廢物... 詳情
專題故事﹕我的煲劇時代
【明報專訊】近日電視台重播舊劇《大時代》,重燃「煲劇」熱潮,網民更稱之為「神劇」。不同年代有屬於當代的經典劇集,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煲劇回... 詳情
通識講場﹕普教中利弊
【明報專訊】教育局提交立法會的課程文件指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是中國語文課程的「遠程目標」。推行普教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的語... 詳情
【明報專訊】2000年,課程發展議會於中國語文教育課程文件中指出,「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普教中)是長遠目標」。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