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磁浮列車及醫院常用的磁力共振掃描均需用上超導體(superconductor)才能運作,但超導體一般需在極低溫下使用,令應用範圍有限。香港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張世忠利用冷原子物理研究,嘗試理解「高溫」超導體的特性及運動形態,有望發現更多高溫超導體,於未來應用在醫療儀器及電力系統中。張與同樣研究超導體的科技大學物理系助理教授羅錦團同獲今年「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平分500萬元科研基金。 發掘「高溫」超導體 超導體其中一個特點是在特定低溫下導電時,會出現零電阻及抗磁性,前者在應用上可大幅減少能源損耗。張世忠表示,由於現時的超導體須在至少攝氏約-140度以下才能運作,需要配以高昂的冷卻系統使用,故應用層面不多。不過他指現時科技只發現超導體的部分特性,相信之後會發現更多特性,改變人類生活。 張世忠專研冷原子理論,他解釋,冷原子理論與高溫超導體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故他以冷原子理論嘗試理解高溫超導體的運作原理,將來有助發現更多高溫超導體。 另一名獲獎的科大物理系助理教授羅錦團是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主要研究新奇的物質狀態,如拓撲超導體及低維超導體等。羅近年發表多篇關於拓撲超導體的實現與檢測論文,有助將來研發量子電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