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題目a)
同學要利用資料B指出資料A中香港的兩個社會問題﹕環境污染嚴重及競爭力下降。資料A的海水十分混濁,資料B亦指出香港環境特別是空氣亦同樣污染,加上近月發生「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佔領運動),令本港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中下跌16位,由第17跌至第33位,顯示香港在世界的競爭力下降。
題目b)
這題屬資料互證題,要求用指定資料證明題目的看法。這題要求運用資料B、C及D證明香港現時社會情G有否損害經濟發展。
◆資料B反映香港社會情G有損經濟發展,因為香港受空氣質素及「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政治氣氛影響,在全球宜居城市排名跌至第33位,「不太宜居」的形象會損害經濟發展
◆資料C反映香港現時社會情G無損經濟發展,因為2014年世界各地億元富戶比例排名,香港仍排第一,經濟實力仍十分雄厚
◆資料D反映香港現時社會情G有損經濟發展,資料顯示香港民主指數排名下跌,選舉制度、政府運作的制度不公平影響外國人來港投資的意欲,有損經濟發展
題目c)
處理比較題要注意兩點,第一是比較的項目,第二是比較的準則。這題的比較項目是「維持社會和諧」及「改善環境質素」。比較的準則可以包括因果關係、即時性、影響性、廣泛性、不可逆轉性等。同學要特別注意,比較的準則會因應不同的議題而有變。
◆同意維持社會和諧應優於改善環境質素
可用因果關係、即時性及影響性做比較,指出香港要有社會和諧的條件才可提高競爭力,之後才有條件改善環境質素。其次,香港社會和諧可即時提高競爭力,相反改善環境質素難有即時效果。
◆不同意維持社會和諧應優於改善環境質素
可用不可逆轉性、有效性做比較,指出香港要改善環境質素才可以提高競爭力(如資料B所述),因為外國投資者重視環境質素,而環境受破壞有時不可逆轉,相反社會的和諧程度並非不可逆轉。同時,香港要提高競爭力,改善環境質素是最有效最快速,一般只要加強管理就可看到環境的改善,重燃外國投資者來港意欲,而修補社會和諧的成效則難以極快顯現。
■課堂實踐
議題﹕宜居城市排名(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