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基因漂移的H3N2流感及H7N9禽流感近期同時襲港。衛生防護中心自1月2日起與公私營醫院合作重啟加強監測,截至2月26日共錄得391宗季節性流感嚴重個案,其中376宗為H3N2個案,289人死亡。
99.8%死亡個案涉高危因素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提醒公眾,流感並非SARS,毋須太過驚慌,一般季節性流感死亡率低於0.1%,即每1000人的死亡人數少於1人。
根據2003至2009年數據,除2009年流感出現「抗原轉換」另計外,99.8%季節性流感的死亡個案都有高危因素,即涉65歲以上長者、6歲以下小童、孕婦、長期病患等。袁國勇預測若現時疫情未見頂,死亡人數到4月會升至600人。
為應付今次流感疫情,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開會討論訂購新一批可覆蓋H3N2、4月供港的南半球流感疫苗。據了解,本港最多只可取得10萬劑新疫苗,數量低於衛生署在2014至15年為高危人士購入的26.8萬劑。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會後表示,適合注射流感疫苗的高危人士包括長者、長期病患者、孕婦、幼童和免疫力低人士,委員會會按情况釐訂不同人士的接種次序。
該委員會主席周鎮邦指出,85歲以上長者患上流感的情况特別嚴重,考慮讓長者優先接種。中大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樹昌引述2005年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若在16周內打兩次流感疫苗,無助提高保護力,亦有可能出現減弱淋巴細胞功能等副作用,因此應先讓未接種過的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接種新疫苗。
疫苗4月供港 僅10萬劑
不過,食物及衛生局長高永文稱新疫苗對現有流感高峰未必有幫助,但可預防7、8月較小規模的夏季流感高峰。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亦承認「全世界無地方一年打兩針」,須由委員會商討疫苗效用及其不良反應。
港大醫學院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分析,本港正處於疫苗保護力低及接種率低的「雙低」不利時刻,不排除疫情反覆爆發至6月。不過,各專家指今年疫情未算異常,暫不用全城戴口罩及停課。
——綜合《明報》報道及衛生防護中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