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科技界近年陸續出現創業生力軍。曾在美國矽谷研發電腦晶片公司工作的港人胡肇麟,去年毅然回流香港,與3名快將「男人四十」的志同道合者研發手機程式,盼能成功。曾在中、美、台工作的胡肇麟有感本港除了相比矽谷欠缺私人創業投資公司,創業發展起步亦遜於北京及台灣,創業生態仍需時改善。有學者建議政府設立整合資訊平台,培養青年創業風氣(見另稿)。
【科技創業生力軍系列之二】明報記者 余瑋
現年35歲的胡肇麟(Allen)在港土生土長,17歲中學畢業後輾轉到美國南加州大學攻讀計算機工程與計算機科學雙學位,其後在當地兩間科技公司工作近10年,當中5年在著名電腦晶片研發公司高通(Qualcomm)矽谷分部任職項目經理,開發系統製作減省用電量的電腦屏幕。
回流開公司 獲創科基金資助
在美國生活了13年的他,因家庭因素毅然重返亞洲,在台灣和內地工作4年後,去年4月經朋友介紹認識於廣告界工作近20年的馬桂汶(Dennis)、台灣前藝人藍鈞天及熟悉3D動畫技術的謝燕銘,4名快將40歲的男人合資450萬元,在港創立「偲博」公司開發手機程式,在數碼港和深圳租辦公室,今年初成功申請創新及科技基金,獲資助開發項目50%資金。
指矽谷鼓勵創新 多大學生創業
創業10個月至今,馬桂汶說現時處於開發階段,仍未有收入,如早前推出「環拍」手機應用程式,用戶上載照片過程中可定下如減肥等具體目標和時間,從而組成相冊記錄「奮鬥」過程;另與理大合作,7月將推出凝聚兩岸三地設計師的社交網購平台「FABY」。
回顧當年在匯集高科技事業和人才的矽谷工作,Allen稱當地環境很鼓勵學生創新,求學時他已開發了一個大學社交網站,以及撰寫分析美國股市的程式,後者還助他買股票賺了1萬美元(約7.7萬港元),畢業後續接手不少項目賺取收入,如開發軟件分析拍賣網eBay市G,又指當地成功開辦公司的青年,不少都是在大學時期已嘗試創業,「不少青年都是在Cafe與同學閒聊,不經覺就想到創業主意」。
Allen發現無論是北京的中關村抑或台灣的新竹市,都猶如矽谷的「縮小版」,投資環境均較本港勝一籌。他認為本港雖有國際化優勢,即使有數碼港和科學園等創業空間,整體社會氣氛仍較注重金融業務,「在香港從事科技,予人感覺像搵唔到錢」。相比矽谷以至中台兩地,香港更缺乏私人創業投資公司,因此,他認為本港要改變創業生態,至少需5年或以上。
籲有意創業學生早儲蓄
對於青年創業,Allen建議求學時已要累積一定儲蓄、人脈和創業知識,如最少儲到6萬元兼有多名合作伙伴,「創業時沒有放工時間觀念,並要有心理準備有一段時間沒收入,但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事,過程中可以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