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心中的國家

[2015.01.15] 發表

【明報專訊】還記得五六年前,香港的青少年已是聽國歌看升國旗長大的一代,他們熱情地看北京奧運、為中國奪金而歡呼,興奮看上海世博,更為中國的航天科技而自豪。於是,我以為通識課程國民身分認同的議題,從此不再有爭議性了;更以為我這個經歷殖民地時期的上一代,出現香港人與中國人身分認同的掙扎將成為絕唱。怎料,及後出現的雙非兒童衝擊醫療及教育系統、自由行氾濫影響民生,加上反國教、政制爭議等,卻令不少這一代的青少年,對中國的一切都反感並難以認同。但作為香港人,卻在法理上有「中國公民」的身分,令身分認同的矛盾與爭議,再次成為香港社會不能迴避的問題。

弔詭的是,香港確是中國的一部分,但香港人進入內地又有如從「外國」入境的規限,這不正是切切實實「兩制」的體現嗎!當同學質疑為何一個「國家」會排拒其人民於國門之外時,其實內地政府視這種排拒甚或是流放,為某種形式的懲罰。事實上,不能進入內地,可以是經濟上的懲罰,令當事人失去到中國內地工作賺錢的機會;當然,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懲罰,標誌着當事人是個不受建制歡迎的人物,像古代囚犯臉上的刺青。

然而,在青少年眼中,禁止入境又是否有力的懲罰呢?許多新一代視到內地工作為畏途;他們也沒有多少親友在內地,禁足內地影響不到親情與個人生活。再者,「親建制」、「親中」的標籤被不少人視為對人格的「死亡之吻」,避之則吉。內地政府眼中的懲罰,再次令香港青少年反感,這究竟是錯判,還是刻意想令香港新一代對國家反感繼而變冷感呢?

無理阻撓回國、虛偽唱好國家、暴力鎮壓弱勢(甚至連上海人踩人慘劇家屬都受壓)……這些在資訊仍然自由的香港,青少年都清晰看在眼裏,並以普世價值的尺度去量度與評價。一個橫蠻極權、踐踏人權、向金錢與權力傾斜的國度,青少年又怎會輕言認同?

今天已不是作家白樺所描述的「你愛國家,國家愛你嗎?」的六七十年代,也不是因為「國家仍在發展之中」而要包容國家種種不足的八九十年代。已成為世界大國的中國,今天的所作所為將可能成為長遠的價值取向。但這些價值取向以普世價值,如民主、法治、人權等等尺度來看,卻是如此遙遠與陌生。即使如我們這些六七十後,在雨傘運動後的今天,也不禁問﹕我還可以繼續認同嗎?

文﹕保良局李城璧中學通識教育科主任 張銳輝

更多教育
趣學通識﹕通識科的辯論
【明報專訊】為什麼通識科要進行辯論?請先看以下的故事﹕ 青年挑戰哲學家,問他什麼是「惡」,哲學家反問青年的看法。 青年說﹕「偷... 詳情
DSE信箱﹕評估聯招入學機會
【明報專訊】“ Puisze Yuen問: 我2014年DSE的中、英、數、通、企會財和化學分別考獲4、3、4、5、5和4級, 但因為JUP... 詳情
實戰錦囊﹕評估成效及影響
【明報專訊】◆人之常情(圖) 君老師﹕ 同學要明白措施不是提出了、實行了,就等於有效的。像小明你為了改善遲到的問題已預設了三個鬧... 詳情
試題拆解﹕多項基建工程超支
【明報專訊】˙資料A 基建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動工期間增加就業機會和工資,完工後則促進經濟活動,改善市民生活環境。這些項目不但可拓展空間... 詳情
【明報專訊】˙資料一 西港島線及南港島線將於未來兩年通車,運輸署將重組南區及西區交通,日前遞交南區區議會的文件建議,未來取消區內23條...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