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將對境外公民離岸公司徵稅
【明報專訊】中國官媒《參考消息》報道,中國將對境外公民和離岸公司徵所得稅。報道指,隨荍韟h的中國公民和企業到海外發展,中國稅務機關也緊隨其後,在英屬處女島以隱晦名稱註冊公司的北京億萬富翁,以及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工作的廣東推銷員,都成了中國稅收官員的目標,稅務機關開始要求公民報告自己在境外究竟賺了多少錢。
報道稱,中國國家和地方稅務機關已悄然開始執行一項監管規則:公民和企業不僅要為在中國取得的收入納稅,也必須為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取得的收入繳納國內稅。
更加嚴格執行全球徵稅政策
應在國內還是全球範圍內徵稅,各國對這個問題存在爭論。普華永道在北京負責國際業務的合伙人楊治中說:「最新動向是,中國稅務機關決定更加嚴格地執行全球徵稅政策,中國法律一直都要求個人這樣做,駐外中國公民的合規度一直比較低。」
經濟學家和會計師長期以來一直質疑,向駐在境外的個人和企業徵稅是否公平。歐洲人認為,外派人員使用的政府服務較少,如公立的醫療體系,而且他們在促進出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批評者認為,這種豁免是累退性的,傷害了低收入人群,很多外派人員都是銀行從業者,或金融領域的其他高收入人士,而且如果本國經濟繁榮,課稅基礎穩固,外派人員也可受益,畢竟他們有朝一日會返回本國。
華選擇美國對收入的定義
中國作出這個決定的根源,可追溯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與全球稅制接軌的努力。當時中國仍非常貧窮,它派出稅務團隊到美國、英國、德國及其他國家考察,徵詢建議,以便起草一部現代化的稅法。1993年,中國頒布自己的稅法時,選擇了美國對收入的定義,也認同了全球性的課稅範圍,這部法律一直沿用至今,不過進行過多次修訂。
現在中國正在為落實這種寬泛的定義採取初步行動。報道指,廣州去年1月召集轄區內最大的150家企業的高管開會,討論其駐外員工在中國交稅的義務。在北京等大城市,市政府也與轄區內的大公司聯繫,要求提供外派人士詳細的收入信息。
中國稅收法規的執行度很低,合規程度也很低,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缺乏公民海外收入和投資的數據。美國一直在努力收集本國企業和公民在海外活動的更多信息,中國政府正與美國和其他國家協商,請求分享屬於中國公民的海外銀行帳戶的信息。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降
中國在稅收執法上開展行動,正值國家經濟增長開始放緩之際。中國個人和企業在海外的投資激增,國稅官員正尋找各種方法,從這種趨勢中獲益。地方政府則在大力開闢新的稅收來源,以彌補其他渠道日益減少的稅收收入。
過去兩年,中國各地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下降。把國有土地出售給開發商修建公寓樓和寫字樓的收入也減少了,因房地產價格下跌,新樓開工數量大幅下挫。與此同時,北京對企業稅收制度的修改也令地方政府收入下滑。
過去,地方政府會對服務業和房地產業的大多數企業,徵收5%的營業稅,然後將其中部分收入上繳中央。北京方面正計劃逐步取消這種方式,改為徵收增值稅,後者直接流向中央。報道指,這強烈推動了地方政府在個人和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徵收力度,所得稅仍然由地方收取,然後部分上繳中央。
北京稅收政策比美國還嚴苛
報道認為,對於那些面臨龐大財政赤字,並且富裕外派人員眾多的國家,例如澳洲、英國、法國和愛爾蘭,中國的決定可能構成壓力,促使它們採取類似的行動。雖然沒任何[象顯示,這些國家有興趣改用不同的模式,但對於更多地分享海外金融帳戶的信息,世界各國的政府表現出廣泛興趣。
雖然中國效仿了美國的做法,但北京的稅收政策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美國還嚴苛。中國所得稅的最高稅率是45%,美國則為35%。此外,中國人每月最終收入達到1.29萬美元(約8萬元人民幣)就需要按照最高稅率納稅。
在美國,外派人員境外收入的免稅額為9.92萬美元,超過這個數字的部分會被徵稅。中國公民在境外的收入,每月只能得到210美元的額外減免額。
德勤會計師鄭莉莉預測,中國會追查一些影響力很大的案例,從而促使其他中國企業和個人申報海外收入並據此納稅。她表示:「法律一直都有這樣的規定,過去一直因為資源不足而沒有執行,中國會利用一些執行案例,來讓大家知道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