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回顧
【明報專訊】得與失,很微妙。回顧2014年世界文壇,這邊廂著名作家獲得文學獎,那邊廂卻有巨匠隕落。也許,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得與失,而是曾經努力奮鬥過,透過文字或記錄社會現實,或投射個人經歷,留下活過的痕[。
【得】
★2014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亞諾 (Patrick Modiano)
你說得對,重要的不是未來,而是過去。──《暗店街》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被譽為法國新寓言派歷史小說家,代表作《暗店街》的橋段驟看「熟口熟面」,似港產片,說失憶的私家偵探不停地尋找過去。莫迪亞諾將二戰時德軍佔領法國時期的歷史作為創作靈感,讓私家偵探追索,重構記憶和身分。
作品圍繞記憶和身分
莫迪亞諾對小說十分專一,主題大都圍繞追索,重構記憶和身分。他獲得諾貝爾獎後曾這樣形容自己:「我很想知道他們為何會選我……沒人可以成為自己的讀者,尤其是我覺得自己45年以來一直在寫同一本書。」評審委員會讚揚他善於運用記憶的藝術,重現最難以捕捉的人類命運的記憶,揭露法國在二戰德軍佔領時期的生活世界 ,並揭露了對人類生活的佔領,堪稱「當代的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法國著名小說家,意識流小說的先驅)」。
★卡夫卡文學獎得主﹕閻連科
寫作無力整治現實與秩序,寫作也不會立竿見影的改變世界上一絲空氣和草木。但寫作,卻可以時時日日的修養人的情感和靈魂。──閻連科得獎感言
有「禁書作家」之稱的閻連科,在內地文壇有荒誕現實主義大師之譽。他在今年5月獲得歐洲重要文學獎項卡夫卡文學獎,是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得獎後,亞洲的第二人。
閻連科多部著作曾被禁,代表作《為人民服務》是21世紀初中國具爭議的小說之一。「為人民服務」是由毛澤東提出的口號,小說以文化大革命為背景,內容包括公務員與師長妻子的不倫關係、砸碎毛主席像等,因而被指下流、粗俗、低級而遭回收、禁售。其他著作還有《日光流年》、《風雅頌》、《受活》等,作品被譯成法、英、德、日、韓、西班牙、挪威、丹麥、蒙古等20多種語言。
★《世界報》文學獎得主﹕村上春樹
安靜而持續、不失信念地去唱及去說故事,那些關於更好更自由的世界的故事。──村上春樹獲獎致辭
11月8日,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獲德國《世界報》(Die Welt)頒發文學獎,致辭時勉勵香港參與佔領運動的年輕人,形容他們正向「高牆」抗爭。
他指出,高牆分有形、無形,可以是種族高牆、宗教高牆、缺乏容忍的高牆等。作家會穿過分隔現實與不現實的高牆,當有人讀了作家所寫的故事而受感動,那人也會突破那道高牆,雖然這樣並沒有改變現實世界,但人們有想像的力量。通過「安靜而持續、不失信念地去唱及去說故事,那些關於更好更自由的世界的故事」,最終能創造沒有高牆的世界。
村上早在2009年獲耶路撒冷文學獎時提出「高牆」言論,他強調:「無論高牆是多麼正確,雞蛋是多麼地錯誤,我永遠站在雞蛋這邊。」
★布克獎得主﹕弗拉納根 (Richard Flanagan)
他從沒問過我這個故事是什麼樣的,他只是委託我來寫點東西,讓死者的記憶不致蒙羞。──弗拉納根獲獎後回應
澳洲作家弗拉納根口中的「他」是他的父親。父親在二戰時淪為戰俘,被迫為日軍修築鐵路。弗拉納根以此為藍本,創作出以二戰修建泰緬「死亡鐵路」為背景的小說The Narrow Road to the Deep North(通往極北的小路),他的父親在這部小說完成當天去世。
小說主人翁在泰緬邊區的日本戰俘營工作,但一直因兩年前與年輕舅母的婚外情而煩惱。當他在努力拯救飽受飢餓、霍亂和拷打折磨的人時收到一封信,這封信改變了他一生。評委稱,這部著作是關於愛情和戰爭的佳作。
英國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是當代英語小說界最重要獎項之一。
【失】
★馬奎斯 (Gabriel Garcia Marquez,1927-2014)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百年孤寂》
哥倫比亞文學家馬奎斯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對世界文壇影響深遠,影響較大的有捷克作家卡夫卡(Franz Kafka),但卡夫卡主要寫人性。馬奎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寫作手法,啟發文革後中國作家藉魔幻手法寫政治。香港文壇亦頗受馬奎斯影響,已故作家也斯(梁秉鈞)與友人在1960年代起開始將馬奎斯的作品引入香港,為兩岸三地最早。也斯、西西以及早期的董啟章等都受到馬奎斯的影響。
「魔幻現實主義」啟迪中國作家
雖說《百年孤寂》是經典,但官方中譯本要到2011年才面世。據說,馬奎斯1990年訪華時,看到自己著作的盜版貨,一氣之下說:「死後150年都不會授權中國出版我的著作,尤其是《百年孤寂》!」後來幾經波折,馬奎斯才心軟,以譯名《百年孤獨》在內地正式出版。
★渡邊淳一 (1933-2014)
距離太近,愛也會變成一種消極的東西。──《失樂園》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曾獲直木文學獎,與中國作家魯迅一樣,先學醫,後從文。他在札幌醫科大學畢業後,留校任講師,同時開始小說創作。1968年以札幌醫科大學首個心臟移植手術「和田移植」事件為題材,創作《小說.心臟移植》,後來辭去大學職務,專心文學創作,早期作品以醫療故事及愛情為題材。
然而,他最知名、影響力最大的作品卻是與醫療無關的長篇小說《失樂園》。《失樂園》講述一對失落的中年人的婚外情,最後一起殉情。書中對情慾有大膽描寫,「失樂園」一詞更成為當年潮語,「婚外情」的代名詞。《失樂園》其後被拍成電影及電視劇,令渡邊廣為中國人認識,在內地獲譽為「情愛大師」。
★羅孚 (1921-2014)
全段最要命的是,當寫下這些假話、錯話時,自己卻是很為嚴肅的,認為那是真話和正言,真實無疑,正確無誤,很有些「替天行道」的味道。──《絲韋卷》
原名羅承勛的羅孚,被稱為傳奇報人,曾因「間諜罪」軟禁北京10年,又是中共在港的統戰強將,也是新派武俠小說的推手。他在《新晚報》任編輯時,力邀副刊員工陳文統及查良鏞執筆,二人便是後來的小說大師梁羽生和金庸,開創新派武俠小說先河。
羅孚還是個作家,曾以「絲韋」等為筆名,作品有《絲韋卷》、《燕山詩話》等。上文正是他在《絲韋卷》寫的代前言,題為〈感慨萬千〉。在今時今日的香港,不同立場、不同政見的人讀來應有不同滋味。
★周夢蝶 (1921-2014)
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孤獨國》
台灣知名作家周夢蝶這名字很有哲學味,因為與先秦思想家莊子著名的「莊周夢蝶」只一字之差。周夢蝶原名周起述,被喻為「詩壇苦行僧」,筆名的確取自莊周午睡夢蝴蝶,表達對自由的無限嚮往。
周夢蝶曾參軍,退伍後在台北的明星咖啡廳門口擺書攤,售賣詩集和文哲書,一擺21年。擺攤期間,大學生、文人、軍人等時常找他談文論詩,漸漸變成固定周三晚間聚會。
他曾加入藍星詩社,1959年由藍星詩社出版首本詩集《孤獨國》,還有《還魂草》、《約會》等作品。他雖以詩著稱,但也有其他作品,如《紅樓夢》批註筆記《不負如來不負卿》。
文:劉慧盈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