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激活中國跨境資金

[2014.11.23] 發表
11月17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右六)主持敲鑼儀式:開通。
安徽合肥市證券公司營業廳:股民關注行情。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開通日致辭:修路者。

在北京信賴的法律、監管、結算體系下,滬港通讓國內資本投放港股,香港和國際資本投放人民幣證券,互利共贏。遵循資金原路返回政策,便於資金流向管理,滬港通也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提供重要支撐。江迅

萬眾期待的「滬港通」終於開通。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的話說,是「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首發車——1117號列車」,11月17日上午9時半,從滬港同時啟程對開。上交所與港交所就滬港通一同敲響鑼聲,兩地證券市場實現互聯互通。

滬港通開通首日,意外頻頻,滬股通與港股通熱度迥異:開盤僅10分鐘,滬股通130億元人民幣(約21.2億美元)的每日額度就用到六成,下午開盤不足1小時,即1時57分就已用罄,即外資僅花了3個半小時就將子彈打光。相比之下,南下買港股的港股通反應相對冷淡,105億元人民幣的額度僅用了17.7億元,不到全日額度兩成。翌日,「見光死」效應繼續發酵,滬港兩地股市同步降溫,再次雙雙走低,跌幅較上一天加大。滬港通急劇降溫,港股通和滬股通更比第一天遜色。

儘管當下香港正延續的佔領運動主導者之一學聯,指摘特首梁振英以開通滬港通分化港人,但滬港通開通,仍被各方視為是梁振英政府一大政績。難怪,17日、18日兩天,電視裏梁振英三次露臉,談到滬港通都是笑吟吟的,一次是17日在香港交易所的滬港通啟動儀式上,一次是18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傳媒,一次是18日傍晚出席銀行酒會致辭。佔領運動持續50多天,港人在電視裏目睹特首,始終少有笑容。

滬港通,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宣布,經逾7個月籌備。滬港通是指上海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建立技術連接,使兩地投資者透過當地證券公司或經紀商,買賣規定範圍內的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資者參與的滬股通和中國內地投資者參與的港股通兩部分。

開通後,滬股港股,滬強港弱,北熱南冷,北火南溫。中國內地及香港投資者首次透過正式管道直接買賣雙方股票。雖然滬港通順利通車,但市場反應未如預期,特別是南下購買港股的港股通反應冷淡。這一天,兩地股市都呈高開低走格局,尤以港股走勢更弱。是什麼原因造成滬港通兩地冰火兩重天?據業內人士分析:匯率引發短炒擔憂;外資準備充分內資還在觀望;A股標的吸引力更強。除了匯兌成本外,內地投資者對香港市場有熟悉的過程,這也造成了「南下」資金不多;而對境外投資者而言,其對A股早已「虎視眈眈」,A股交易成本的低廉也對其有極大的吸引力。這些因素摻雜造就了一冷一熱現象。

對於「北上」大過「南下」的資金,有分析認為,主要因海外投資於股票的資金龐大,遠高於內地,而內地有財力的投資者早已透過其他管道在香港交易,南下反應冷淡正反映內地散戶未形成買賣港股的習慣。分析師幾乎都認為,雖然首日南下資金未如預期,但業界指滬港通才剛開車,即使初期反應不熱烈,長線仍樂觀。業界普遍認為滬港通未來仍有利大市氣氛,不過要市場熟悉滬港通運作後,大市才有更正面信號。兩地投資者仍需時間熟悉買賣過程,長遠而言滬港通仍有利市場發展和大市氣氛。

湖北省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造成滬港通「北火南冷」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港股處於歷史高位,內地股市則處於長周期慢牛起步階段,因此香港投資者更傾向來內地投資;由於滬港通目前開放標的均為大市值股,內地投資者並不喜歡。重慶德睿恆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昕認為,外資對A股市場一直都是「虎視眈眈」,「以前海外投資者買A股,主要透過QFII,但這個額度畢竟有限,很多外資進入其實還是有難度的,滬港通成行之後,很多資金可以透過這一管道進入」。

17日,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說:「南下投資者以散戶為主,交易單數多,規模相對較少,內地散戶仍需時間熟悉買賣過程。」他對未來感到樂觀:「由於內地股民數目多,相信南下投資龐大,但需要慢慢增長,對未來有信心。」華泰證券研究所高級策略分析師姚衛巍也認為,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及其交易規則需要熟悉的過程,因此首日額度使用量非常少,預計未來會逐步增加。

內地人了解港股,或許只是聽過恒生指數而已,港股在絕大多數投資者眼中依然陌生。哪些港股可以買?港股通雖然推出,但並不等於所有的港股內地人都能買賣,其實,目前內地投資者可買賣的港股僅限三類: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分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分股;A+H股上市公司的H股。據上交所發布的港股通名單顯示,港股通標的股共有268隻。

再問:港股何時休市?大多數內地投資者都說不清楚。滬港通須在內地、香港同時開市的日子才能交易,對於香港節假日的安排,普通內地投資者就不知曉,除了節假日外,香港股市習慣上在聖誕節、元旦和農曆新年的前一日,如果不是周末,便取消下午交易時段。

繼續問:港股的一手到底是幾股?怎樣查閱企業財務資料?港股交易時段比A股多一個半小時;股價最小變動單位視股價而定;港股可作T+0交易;港股「綠漲紅跌」,與A股習慣正好相反;港股沒有漲跌停,一天裏上漲或下跌二成都不罕見,A股有一成的漲跌停板制度。

於是,近期多部香港電視連續劇在內地走紅,看港劇學炒港股,為熟悉這個新市場,別出心裁以港劇為教材,在娛樂中快速了解港股特色。1992年香港TVB首播的40集《大時代》便是描寫香港股市的經典電視劇,內地投資者要闖入香港股市,能從片子裏學些常識,譬如所謂「丁蟹效應」就不可不知,鄭少秋飾演的丁蟹,一介武夫,卻依靠好運連連做空恒生指數期貨,累積巨資,最終又傾家蕩產,在香港投資界,以「丁蟹」指稱「做空」。

港股電視劇爆紅

港劇《創世紀》講述明爭暗鬥,買殼、拋空、拆股、供股等伎倆,被內地觀眾津津樂道,也為投資港股作知識普及,買殼炒作要規避,惡性拋空須提防。那部《師奶股神》,教人小心融資炒港股。那部《陌生人》,呈現香港股災下的浮世繪。

香港無線電視TVB《滬港直通車》節目主播段潔是上海人,11月17日,這檔節目與滬港通同步開播,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多投資資訊。不過,在段潔看來,滬港通帶來的衝擊波早已影響香港人生活。

她說,現在這個圈子裏最缺的,不是股票經紀,也不是分析師,據她觀察,最緊俏的是說得標準些普通話尤其是上海話的人。當下,不少券商在招聘電話客服(顧客服務)時,已要求會講廣東話、普通話和英文。滬港通開通,對香港而言,更稀缺的是懂內地股票市場而會說普通話、上海話的專業人士。之前曾有券商四處尋找這些人才,也有券商自己抓緊培訓,但人才還是稀缺。有國內背景又有國外留學經驗的人士,在香港往往找工作有優勢。因為這類人不僅了解內地市場,還可以帶來內地客源,而會講上海話,則是滬港通帶來的直接變化。

券商爭聘上海話專才

段潔講了個故事:一位早年來香港的上海阿姨在一家證券公司做清潔工,前些日子,那位券商需要一位會講上海話的同事接電話,機會來臨,那位阿姨被分派任務,每天接觸很多客人,一段日子過去了,她擁有愈來愈多客戶,憑藉接電話中積累的資源,竟成為王牌銷售。段潔說:「常常有上海客戶打電話給券商諮詢,很多客服都聽不明白聽不清楚,因此現在券商招人時,已經把會上海話列入要求。再說,愈來愈多內地公司,特別是上海的公司、券商,透過併購等方式進入香港市場,因此會講上海話,也成了香港員工和老闆溝通的工具。」

滬港互聯互通了,雖說北熱南冷或許會持續一段日子,但滬港通對香港與上海是互利雙贏的。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確立了香港作為全球最主要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董事長謝湧海認為,香港毋須擔心會被邊緣化或被任何市場取代,因香港法治和市場經濟環境、金融創新、金融人才等方面無可取代;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主要是服務實體經濟。

他又指,上海約30萬金融從業員中,只有1.4%有在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工作過的經驗,「上海到2020年建成『與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有前提的,要看那時人民幣是否完全自由兌換、利率是否完全市場化以及資本市場是否完全開放;如果還不是,上海就是不完全的國際金融中心」。謝湧海說﹕「滬港通是國內交易所在資本市場『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里程碑。滬港通的一小步,正在成就中國資本市場一大步,開啟了內地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新時代。」

前海開源基金執行投資總監曲揚說,滬港通是中國證券市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對中國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他說:首先,滬港通為國際資本提供了投資人民幣資產、實現資產保值增值的便利管道,為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提供了重要支撐。其次,滬港通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機會,使國際資本與中國經濟利益一致。第三,滬港通有利於改善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優化市場的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功能。第四,滬港通為中國上市企業直接融資擴寬了資金來源,有利於改善融資結構。最後,滬港通遵循資金原路返回政策,便於資金流向管理,在引入境外資本的同時,避免對金融系統造成衝擊的負面影響。

鑑於香港股市總體容量有限,上市公司數量不多,內地在港上市公司已佔港交所全部上市公司的五成,中國股市日後要全方位走向世界,註定要以滬港通運行積累經驗,並以滬港通作為「跳板」,實現中國股市與全球股市全面對接。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表示:「從國際貨幣發展歷史來看,貨幣可兌換進程往往伴隨着貨幣國際化的進程。無論是現在的滬港通,還是未來可能出現的『滬倫敦通』、『滬紐約通』以及上海自貿區自由貿易帳戶的各項探索,都為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可兌換提供了前提和必要的縱深。」

11月18日,中登公司發布最新周報顯示,上周,即11月10日至10日,滬深兩市新增股票帳戶數24.36萬戶,連續第五周突破20萬戶,且創出2012年4月以來新高。上周兩市參與交易的A股帳戶數達1,685萬戶,創二零一一年五月以來新高。上周A股持倉帳戶5,249萬戶,環比小幅增加。上周兩市新增基金帳戶數20.4萬戶,環比增5.5%。有分析師認為,投資者入市意願空前高漲,股市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

滬港通看長線不爭朝夕

李小加表示,中國資本要崛起,不可能全部留國內。但這麼多錢一下子放出去,不符合中國利益。透過滬港通模式,中國資本可依賴中國的法律、監管、清算結算體系、券商服務體系和交易所,這一次是投放港股,將來可能還會拓展固定收益、期貨等其他產品。他說﹕「滬港通是一項長期制度安排,它連通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對於我們這樣的『修路者』而言,滬港通開通首日首周甚至首月的上座率,不是我們關注重點。我們最關注的指標是滬港通列車的安全指數和舒適指數。」他強調﹕「滬港通是改變內地投資者的長期事情,大量的股民、券商和業界,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如同廣東人煲湯,需要慢慢來,對未來要有信心。」

更多中國要聞
「全體人民」是否包括我等?
最近,中美兩國首腦在中南海瀛台夜話。除了人權、民主等等重大話題以外,最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還對奧巴馬說了一段話:「西方某個政黨往往是某個階層... 詳情
首艘國造航母「滑、彈」雙飛
中國第一艘國造航母的真實面目依然是一個謎,從各種官方渠道所得的消息,可以歸納為兩點:第一是與「遼寧艦」相仿;第二並非簡單的仿造,而是有所提升... 詳情
近日,中國的「自貿區戰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8天內,中韓、中澳自貿區相繼結束實質性談判,兩大自貿區建成在即。北京觀察人士認為,受中韓自貿... 詳情
習近平欲建「經貿帝國」
亞太經合峰會(APEC)及中美元首峰會曲終人散,關閉無數工廠地盤、封閉無數道路、嚴禁北京周邊省區釋出廢氣等而換來的「APEC藍」也迅速消退,... 詳情
【明報專訊】在名著《封神榜》故事發生地河南鶴壁,一個薄有名氣的「卦仙兒」(算命先生),在給他人占卜吉凶時發現了一條「財路」——集資詐騙。短短...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