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命令成「跛腳鴨」救命草
奧巴馬今次以行政命令繞過國會,掀起「濫用總統權力」爭議,但總統頒布行政命令做法由來已久,奧巴馬只是延續這傳統。相信餘下兩年他將會充分利用憲法所賦予的行政權力推動其宏圖,做法是否明智則作別論。
曾稱無法定權力落實改革
奧巴馬去年才稱,自己缺乏法定權力落實移民改革,聲言「我不是美國皇帝,我的工作只是執行已通過的法律」。可是他今年1月發表國情咨文時已改口風,明言不會因為國會不配合而坐以待斃﹕「美國不會停滯不前,我亦如是。因此,每當我有機會不通過立法為更多美國家庭提供更多機會,我便會做。」他年初便簽署行政命令增加聯邦最底工資,也惹爭議。
由於美國憲法強調制衡,行政立法機關衝突在所難免。憲法指總統要執行由國會通過的法律,惟與此同時亦將行政權歸於總統。
芝加哥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波斯納(Eric Posner)在《紐約時報》指出,總統權力這100年來愈來愈大,跟國會設立愈來愈多聯邦機構有關,新設立的機構歸總統管轄,便令總統權力日大。
波斯納為奧巴馬護航,稱他是延續歷任總統做法,只是更加坦白而已;這樣做也確保政府繼續發揮職能。
共和黨雖然指摘奧巴馬濫用權力,揚言要入稟控告,但奧巴馬簽署的行政命令,截至上月20日,平均每年只有33.57,是近百年來最少。
學者:坦白地跟隨一貫做法
根據移民政策中心報告,自1956年起,美國總統便多以行政權來放寬某組別的非法移民,其中包括共和黨總統列根和老布殊。只要行政命令內容沒有侵犯其他條款及權力,行政命令便難以挑戰。美國歷來只有兩項行政命令被法院推翻,分別是杜魯門1952年國有化鋼廠命令、克林頓1995年有關聯邦政府外判的規定。
奧巴馬頒行政命令 百年最少
民主黨1950年至1990年間多控制國會,一直反對共和黨總統權力過大。在列根時代,民主黨反對他未經國會在海外作秘密行動;小布殊在911後以反恐為名擴權亦惹民主黨質疑。但時移世易,共和黨如今據國會,民主黨則據白宮,奧巴馬選擇擴大總統權力推行重大政策,做法跟克林頓1994年淪為跛腳鴨後着眼於較小型倡議的做法截然不同。鞏固總統權力對民主黨繼任人有利,而一旦共和黨以阻撓撥款等手段反抗,將令共和黨「有破壞無建設」形象更深入民心。不過這如意算盤是否能打響仍是未知數。
明報記者 林康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