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批失實失信 紐時:荒謬
新華社15日發表評論,斥責《紐約時報》日前題為〈回應習近平〉的社論「失實、失態、失信」。評論指,《紐時》一名記者違反簽證規定,被中方要求離開中國,而《紐時》把記者個人違規算到中國政府帳上,這種預設立場、故意誤導輿論的言行,是別有用心的「煽動性」宣傳。紐時回覆本報時直斥指控「荒謬」,且起碼有4名記者簽證仍未獲批(見另稿)。
新華社登評論指記者違規
在上周三(12日)舉行的中美元首聯合記者會上,《紐時》記者Mark Landle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問道,包括《紐時》在內的幾家美國媒體都有記者在華簽證被拒絕,中國最近放寬了美國赴華的旅遊和商務簽證期限,是否會對記者簽證給予同樣待遇。習間接回答指,在華外國新聞機構需要遵守中國法律,「解鈴還須繫鈴人」。次日,《紐時》發表主旨為「時報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道」的社論,指習回應是暗示媒體因為報道了負面新聞而遭到懲罰,只要停止這一做法,即可獲得簽證。
新華社15日的時事評論指,社論觀點暴露了《紐時》的「失實、失態、失信」。文章稱,剛剛在北京落幕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4,000多名記者,人數居歷屆之首,證明外國記者很難獲得在中國工作許可的說法錯誤,屬於「失實」。
文章也指,《紐時》記者王霜舟(Austin Ramzy)違反簽證規定,今年1月底被中方要求離開中國,讓《紐時》耿耿於懷,不惜藉中美元首記者會的時候舊話重提。
舉伊拉克錯誤報道斥失信
《紐時》社論表示,去年5月,王霜舟從《時代》周刊離職,並交回外國常駐記者證,根據採訪條例,其常駐記者簽證已經失效,王應在規定時限內離境,或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簽證或居留證變更簽證。隨後,《紐時》向中方提交了派王霜舟任駐京記者的申請。但在中方依法依規審理申請的過程中,在不具備《紐時》駐京記者資格情况下,王霜舟繼續持原有居留許可入出境。這違反了中方有關法律和規定。社論指摘《紐時》故意誤導輿論、作「煽動性」宣傳,是「失態」。
文章還引用2004年《紐時》承認在美國對伊拉克戰爭前錯誤報道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文章,指這是《紐時》的醜聞,證明《紐時》並非如其社論所形容的「從不打算為了迎合任何政府的要求而變更自己的報道」,斥該報「失信」。
新華社所提的《紐時》文章發表在2004年5月,題為〈時報與伊拉克〉,文章稱,伊拉克戰爭之前《紐時》關於伊拉克是否具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報道,是當時時報所掌握信息的真實反映,但部分報道應該更為謹慎地核實。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