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總結賣地 否認四大商壟斷
【明報專訊】發展局長陳茂波昨在網誌總結過去兩年賣地成績,指政府透過招標合共售出59幅住宅地皮,涉及近1.9萬個單位,當中只有9幅是由四大發展商的其中3間投得,涉及約3800多個單位,佔整體約20%;餘下地皮由30多間發展商或內地發展商投得。陳稱近年政府已採取措施,防止私樓市場繼續被大型發展商壟斷。
李永達﹕陳只列部分事實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則認為,陳茂波只列出事實一部分,並非整體私樓樓市的發展情G,因政府只列出招標賣地結果,但鐵路上蓋物業發展及農地轉作住宅發展亦是私樓主要來源,前者「主要由5至6間大型發展商投得,一個地盤的投資隨時過100億元,中小型發展商根本不能承擔」;而政府計劃發展的新界東北、元朗南及洪水橋等,不少農地早年已被大型發展商收購,因此大型發展商壟斷依然存在,「政府招標的地皮,有位於坪洲等離島地皮,不少亦屬鄉郊式發展的小型地皮,利潤不高,大型發展商根本沒有興趣」。
陳茂波昨在網誌稱,去年宣布取消實行超過10年的勾地機制,賣地計劃改為全面由政府主導,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底的26個月,政府通過招標售出59幅住宅地皮,可興建近1.9萬個單位,當中近一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或以下,以讓規模較小的發展商較易進場。
他續說,該59幅地皮中,只有9幅由四大發展商的其中3家投得,涉及3800多個單位;另外44幅地皮由其他30多家發展商單獨或合作投得,可興建約1.2萬多個單位;另外3幅由內地發展商投得,包括啟德2幅「港人港地」由中國海外投得;餘下3幅則由基金投得,可興建400多個單位。
他稱,按運房局截至5月底的估計,未來3至4年間,市場可提供的私樓單位約有7.2萬個,較2008年至2013年的6年期間私樓單位落成量平均每年約9500個為多;並稱政府會繼續努力覓地,興建更多中小型單位,呼籲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