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南韓)「歲月」號客輪4月16日沉沒奪去逾259條人命,海難暴露韓國在安全監管上的種種陋弊,引起輿論憂慮該國運輸、教育、食品、環境、建築等各個範疇的安全隱憂。左中右政客、民間人士與媒體罕見地競相撻伐當局長年對人為安全災難麻木,其中監管機構與業界相互勾結造就、退休官員空降企業任職的「官僚黑手黨」尤為人詬病。韓國社會希望這場海難能成為健全國家安檢機制的分水嶺,但專家稱,海難突顯的政治文化弊端根深柢固,並不容易解決。
明報記者 何麗玲、林康琪
海難後韓國朝野左中右群起查找安全漏洞,多個部門亦跟着檢討、修例。總理罕有為重大災難請辭,總統朴槿惠在壓力下連番道歉兼謀求補救機制。針對輪船「隱形乘客」問題,海洋水產部宣布6月1日起發售的船票將全面仿效機票嚴格登記乘客身分。當局還決定修改船舶職員法,要求逾6000噸級船舶的船長必須具一級航海士的資格。全國學校暫停一個學期修業旅行,讓教育部門檢討相關問題。
退休高官旋轉門「釀人禍」
韓國各政府部門卸任官員乃至卸任國會議員向有「空降」到政府屬下公共機關或民間機構任職的文化,這一不成文制度下的退休高官統稱為「官僚黑手黨」。按其原屬政府部門,又有「產業黑手黨」、「教育黑手黨」、「國土交通黑手黨」等等。從這些稱呼,可見官僚「空降」層面之廣和國民對這種制度的憎惡。
成能源金融醜聞箭靶
《韓國經濟》社論直指,退休官員「不適當」轉職具監管決策力的組織,構成「人禍」。《韓國周刊》則批評,現任和前任官員彼此視為「自己人」,引致「散漫經營、不實管理、安逸主義」,「官手黨共和國的問題是國家危機的原因」。
近年的能源供應危機便令韓國水力原子力部門退休官員成為箭靶。高官們於行政上,核專業資歷未必足夠,但三成「原力黑手黨」卻分佈於供應核電廠部件或提供驗證的機關。那些機關因貪污瀆職偽造質檢證明書,使3座核電站機組須停用檢查,韓國水力原子力社長等97人去年被拘捕受查。2011年,15間中小型儲蓄銀行接連結業,負責監察儲蓄銀行的金融監督院高官退休後擔任銀行監事或其子公司非執行理事,被視為監管制度崩潰的罪魁禍首。
企業為了鞏固經濟利益,也銳意拉攏退休高官入局,引致官商包庇。CEOScore去年5月的報告指出,韓國20大財閥的149間上市子公司合共有489名非執行董事,當中出身法律界或官僚的佔整體43.4%,較2012年增加了4.5個百分點;當中有些人甚至曾在青瓦台、國務總理室、國家情報院任職。
官僚是朴正熙時代促進韓國經濟發展的功臣,他們在1960至80年代訂立的經濟計劃,帶領國家由輕工業、重工業,走上今天的知識型經濟,為今日晉身為世界第13大經濟體、第七大出口國這等經濟實力奠下基礎。昔日由於俸祿微薄,政府為了「報答」這群有功於國的老吏,遂想到安插他們於各大公共機構、組織供職,好使他們老後有依。惟沿襲下來,卻育成官員無論在朝與否都堅不可摧的勢力。
朴正熙時代報答功臣遺禍
《首爾經濟》指出,韓國憲法第一章第一條列明:「大韓民國的主權屬於人民,任何權力皆源自人民」,公務員只是「公僕」,如今國家卻淪為「一切權力源自官員」。
新政治民主聯合最高委員禹元植禁不住批評說:「這並非國民的國家,是官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