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公布,公立醫院去年第四季共呈報11宗嚴重醫療事故,包括5宗在病人體內遺留醫療物料。一名早產嬰因呼吸困難要插喉輔助,但護士剪喉管時卻遺留18毫米長的導管在嬰兒體內,12日後才隨嬰兒排便時排出,有兒科醫生指出,氣管與腸道並不連接,經糞便排出導管情况罕見。另有護士量度糖尿病人血糖值時,錯寫數字「5.6」成「15.6」,令病人輸注過量胰島素。
早產嬰12日後排出 醫生稱罕見
據醫管局最新一期《風險通報》,首宗遺留醫療物料事故涉及一名早產初生嬰兒,因產後呼吸困難需在氣管插喉以助呼吸,但因該導管過長,護士於是剪去部分導管。翌日該初生嬰照X光時,被發現體內有懷疑是導管的物體,至12日後該18毫米長的剩餘導管才隨嬰兒排便時排出。
報告指出,事故關鍵在於未有剪除導管長度的標準指引,且醫生和護士之間的溝通不足,建議制訂一套剪導管的指引。中大兒科教授韓錦倫稱,若有導管部件跌入氣管,一般做法多是靠內窺鏡夾出來;因氣管與腸道並不連接,經糞便排出導管較罕見,亦不明白當中原因。
另一事故 刨刀部件遺病人髖關節
另一宗事故的病人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後,醫護人員消毒用具時發現遺失了一塊4乘0.5毫米的刨刀部件,才發現該部件遺留在病人髖關節位置,需再做手術取回。報告質疑醫護人員檢查醫療用具時忽略小部件。
寫錯血糖值 輸入過量胰島素
醫管局在同一季度另接獲23宗「重大風險事件」呈報,包括20宗藥物事故,及3宗錯誤識別病人身分個案。有護士為糖尿病人檢查後,標示其血糖值為「15.6 mmol/L」,即高血糖,另一護士輸入資料在病人紀錄,並按此輸注胰島素。病人其後感到昏昏欲睡及出汗,胰島素輸注過量,其後才發現血糖值應為「5.6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