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明報製圖)
放大
 
(明報製圖)
放大
 
運房局長張炳良(圖)說,鑑於紅隧和東隧最近行車量此消彼長,加上考慮公眾和區議會的意見,以及東隧一帶交通狀G後,政府決定暫緩試行「紅加東減」方案。(郭慶輝攝)
放大
 

其他新聞
10日兩壞 東鐵大換絕緣體
工程師疑港鐵購次貨
國泰機遇氣流搖骰仔12傷
梁促菲展更大誠意 否則加強制裁
李嘉誠投資植物人造蛋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三隧分流研足10年擱置
歸因車流此消彼長 區會反對

【明報專訊】經歷3個特首,政府研究解決紅磡海底隧道擠塞逾10年後,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日宣布放棄推行任何措施,以免紅隧加價東隧減價的分流方案會令東區隧道擠塞,要待2017年中環灣仔繞道開通,以及東隧專營權回歸政府後,再全面檢討分流措施。有油尖旺區議員批評政府無視紅隧積存多年的擠塞問題,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更批評政府採「鴕鳥政策」,促請盡快研究短期紓緩措施。

東區、觀塘區議會均支持政府擱置「紅加東減」方案,的士及貨車團體則批評當年政府考慮分流方案時沒同時考慮西區隧道,長遠期望中環灣仔繞道建成後能紓緩擠塞問題(見另稿)。

「紅加」或令東隧接近最高容量

張炳良說,政府去年諮詢公眾的3個「紅加東減」方案,未有主流共識,加上東隧去年的車流量,較2011年顯著增加逾2500架次,同期紅隧則下跌接近4000架次,若紅隧加價,可能令東隧的車流量接近最高設計容量每日7.8萬架次,甚至出現擠塞,鑑於紅隧和東隧最新的行車量此消彼長,因此決定暫緩試行「紅加東減」方案。

歷3個特首 待2017再檢討

紅隧擠塞問題存在多年,2003年董建華政府及05年曾蔭權政府曾研究三隧分流,又曾研究回購東隧、西隧,但一直未有落實;到08年,政府再聘顧問研究,提出「紅加東減」達到分流效果,稱紅隧車龍可縮短四成。對於政府昨宣布「暫緩」推行分流計劃,張炳良昨強調,政府去年諮詢公眾,聽到不少地區人士意見,加上東隧的汽車流量的確有所增加,在平衡各方意見下,才決定擱置計劃,沒有浪費研究及諮詢工作。

紅隧車流減 仍未達標

運房局發言人補充,紅隧由2011至2013年間,每日車流量由12萬架次,減至約11.6萬架次,是過去25年新低,估計駕駛人士容忍不了紅隧擠塞,寧付較高價轉用其他隧道。但「自然流失」車流量未達到減少約5000架次的目標,因此未能達到將紅隧九龍過海車龍縮短四成的目標。當局去年觀察車龍的長度,由增加一成至減少兩成不等,紅隧車龍仍影響非過海交通。

東隧車流增2000架 屬「意料之外」

發言人又稱,東隧車流量由2011年的每日平均約7萬架次,增至去年7.2萬架次,屬「意料之外」,若仍推行「紅加東減」計劃,東隧車流量有可能增至貼近最高容量7.8萬架次,出現紅隧、東隧都擠塞。

發言人稱,政府去年就「紅加東減」方案諮詢8個區議會,當中東區及觀塘區議會強烈關注新方案會引致地區擠塞問題,加上立法會未有明確表態支持,亦成為政府擱置計劃的考慮因素。

立會無共識 議員稱成效不大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鑑林表示,議會討論三隧分流方案時,的確無共識,因議員普遍認為「紅加東減」成效不大,政府貿然闖關難獲通過。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范國威質疑政府採拖字訣,認為政府應盡早落實回購西隧,調節三隧收費,疏導長年擠塞問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今日相關新聞
三隧分流研足10年擱置
中區電子道路收費 最快2017
沒考慮西隧 損紅加東減成效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