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報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情報是決策之本,情報愈多愈精確,決策自然愈有優勢。經過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後,美國以空軍為主軸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情監偵)能力漸趨成熟,但於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下,美軍如何在無法自由出入的「拒止環境」進行情報監視偵察,已成為美國空軍戰略研究的顯學。這意味將來美軍必加強在亞太區部署隱形無人偵察機,以構建龐大空中諜網。
在阿伊戰場上,由於佔有絕對空中優勢,美國空軍近年都集中投資「許可性情監偵」,但軍方高層意識到,美國從阿富汗撤軍、軍事焦點轉到包括中國和朝鮮的亞太地區後,情監偵面對的空中環境將完全不同。
多名空軍高層過去兩年多次公開表明,有必要「再平衡」情監偵方法。負責情監偵作戰的空軍副參謀長奧托去年9月表示,空軍未來的潛在對手可能擁有干擾設備和先進對空武器,故需建立一支能在「對抗」(contested)或「拒止」(non-permissive)環境中作戰的情監偵部隊,即重點加強隱形能力、無人機系統和技術。
奧托指出,在2023年前,空軍應有能力透過廣泛的偵察平台「無縫地」收集數據,再迅速分析,提交給作戰人員。
推動生產新一代隱形無人機
目前美國空軍情監偵作戰主要使用U-2載人偵察機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由於U-2服役已近60年,全球鷹使用上又問題多多,未能符合「非許可」環境要求,因此空軍近年積極推動由諾斯洛普格魯曼生產新一代隱形無人機,包括傳聞中的RQ-180。
重返亞太對美國空軍情監偵作戰的壓力,不僅在於作戰環境,任務目的轉變也是其一。在阿伊戰場,空軍覑重戰術情報能力,例如搜集山區恐怖分子位置,但在亞太區首要是戰略情報。
美空軍少校莫頓去年在一篇論文中明確指出,新一代空軍的戰略情報能力無疑已衰退。他指每次重大戰事過後,空軍情監偵都會一下子捨棄之前的戰術情報經驗,180度轉向針對蘇聯的冷戰戰略情報收集,結果每當再有戰爭時,又要重新摸索戰術情報搜集方法,一而再再而三。
空軍少校籲留阿伊戰場經驗
莫頓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下的環境動盪多變,空軍應在重新培養戰略情報能力的同時,保留在阿伊戰場累積下來的戰術情報經驗,這才符合美軍當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