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28日加新社電)卑詩研究員利用經濟學投資模型,來分析動物繁殖下一代的大小和數量問題,並指若雄性配偶多願意「顧家」,雌性會生較多但體型小的嬰兒。
西門菲沙大學(SFU)生物科學的科學家金斯瓦特(Holly Kindsvater)表示,研究顯示,若雄性有幫忙照顧幼兒,育養多個體型較細的後代會較好,相反則育養數量較少但體型較大的後代會較好。
她又指,在自然環境下,天生體型較大的下一代,一般會有較強的生存機會。
她稱,研究假設有好伴侶的雌性會製造體型較大後代,因為這些後代將會更為成功,但研究員卻觀察到,雌性雀鳥和魚類與「壞」雄性交配後,會生體型較大的下一代;而若有「好」配偶,即指會帶食物回巢和照顧幼兒的雄性,這些雌性會生一群體型較細的後代。
她說:「這令人很困惑。這就等同說,你應該向較糟糕的股票投資多一點,但這並不一定合理。」
金斯瓦特使用一些經濟學家用於分析投資策略的數學模型來檢視繁殖模式後,解除了這些困惑。「我們基本上發現,這最終是一個投資問題,視乎雄性對下一代健康的付出。」
一旦明白雌性需要投資多少,是隨雄性能改善她或下一代的健康而定,便會視上述情況為合理解釋。
金斯瓦特的理論是,有些魚和雀鳥已進化到,雌性為繁殖的付出,是基於牠們能否盡量得到最多的「投資回報」。在動物世界裏,生產多個較細後代所需的努力,較生產小量但體大後代為少。「我們的模型顯示,當雄性能真正幫助使下一代快點成長,雌性就能作較少投資。牠們可以與好的雄性繁殖較細嬰兒,因為這些好雄性會幫助那些嬰兒一樣做得很好。」
上述研究昨日刊於《皇家學會會報B:生物科學》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