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札記
高健 資深傳媒人
為了給棄嬰提供安全保障,南京社會兒童福利院於12月10日正式啟用「嬰兒安全島」。令院方始料未及的是,啟用至今,安全島幾乎日收一嬰,有些父母把孩子放在門口便一走了之,還有人特意從其他城市趕來。
雖然福利院的初衷是生命至上、照顧弱小,但在安全島啟用前,就有人表示過擔憂:安全島可能會被誤解為鼓勵遺棄行為,加重遺嬰現象。儘管結果確如部分人擔憂,但這不是其初衷被誤解,而是因為安全島的存在,讓打定主意拋棄孩子的家長有了明確的去處,一些原本可能被遺棄在醫院、警所、民居附近的孩子被拋棄在安全島,使得棄嬰現象被放大。
因多數棄嬰患有先天疾病,有人將這種現象歸咎於「父母無力支付醫藥費」,進而推論出與婚檢率下降有關。自從2003年10月取消「強制婚前檢查」後,很多新人因擔心暴露疾病後失去對方,故拒絕檢查。10年來,與之相伴的則是新生兒缺陷率逐步增加。
從拒絕婚檢,到生下病殘嬰兒,再到最後拋棄孩子,之間似有因果關係,但並非根源。
首先是家長缺乏責任感。諱疾忌「檢」,好像證券研報沒有風險提示、藥物說明書缺乏不良反應,本質就是通過隱瞞,以保證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種自私的選擇,不僅可能傷害伴侶,更可能傷害無辜的新生命。至於生下病孩便拋棄,說明無甚親情可言,更是對撫養責任的逃避。
其次是婚姻觀扭曲。凡擔心「因病被拋棄」之人,多因不信任伴侶。只是,建立在隱瞞、欺騙、擔憂之上的婚姻,恐也難長久;而若對方真是個會因為疾病而離開的人,那也不值得與其結婚。可見,對於很多步入婚姻的人而言,要的不是找個人相知相守,而是一紙婚書。
再次便是生育觀扭曲。中國人常說「養兒防老」、「傳宗接代」,這些想法都是從長輩的角度去考慮,關注的是新生命對父母、對家族的義務,忽略了他們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意義。受此影響,當孩子不具備「防老」和「續香火」的能力,對父母而言,孩子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他們便也沒有必要再養育照料。但人需要的不僅是被愛,更需要愛別人,並通過給予來實現自我價值。養育子女,正是這種愛的給予和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而不在於將來孩子能夠為父母反饋些什麼。
如果情侶不明白為什麼要結婚、為什麼要生孩子、是否有勇氣承擔家庭生活中的所有困苦和風險,那棄嬰現象恐怕不會有所緩解,安全島只會更加繁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