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音樂人周博賢昨在其facebook貼文表示,他昨日在《香港經濟日報》的專欄文章〈再見路姆西〉中,原兩處提及梁振英名字,但該報「無事先通知」他下將之刪走,另文中一句「引領觀眾高叫『燒佢路姆西!』」亦被刪去。周博賢質疑「梁振英」三字是否成為「敏感詞」。《香港經濟日報》回應指尊重作者們言論自由,亦奉行編輯自主原則,改動是為了文章虛構故事時要「對事不對人」,避免出現粗鄙不雅言詞。
《經濟》:尊重言論自由避粗鄙言詞
周博賢昨在該報副刊專欄《糊賢亂語》中,原本的句子「足見市民對梁振英政府的不滿和怨恨」,被改成「足見市民對政府的不滿和怨恨」;以及「最後由梁振英燃點『聖火』」,則變成「最後燃點『聖火』」。
周昨在facebook提出文中「梁振英」三字被刪,指「雖然我知依家傳媒刪『敏感詞』是常識,但連『梁振英』三個字都變了敏感詞?」他對本報稱,文章只是「以路姆西抽水搞笑,沒罵梁振英,但刪去句子會影響文章意思」,對事件感到「古怪」,並會向該報編輯查詢再決定會否有其他跟進行動。
《香港經濟日報》副刊編輯部昨晚回覆,強調「尊重作者們的言論自由的同時,亦一貫奉行編輯自主的大原則,亦要以事實為基本,對一切虛構故事採取對事不對人,亦避免所有粗鄙不雅言詞及用語,以維護本報一向所秉持公正及持平的方針」。
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該報的解釋不合理,例如指文章要「對事不對人」,但「政府是行政主導,而且是行政長官主導,梁可不聽從行會勸說作決定,故梁振英本人很重要,沒可能不准談論」。資深傳媒人程翔亦指事件反映香港的言論自由有收緊危機,批評梁振英的文章受報章自我審查。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及香港記者協會昨晚表示,要了解事件,暫未能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