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5日將在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强會面後前往韓國首爾,媒體普遍指出,拜登在與習近平和李源潮會面時,均未提及的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有北京學者指出,這並未改變美國不承認中國防空識別區的態度,拜登不在公開場合說,也只能說明中美雙方在這一議題上依然對立。
來華作客 不損「主人家」面子
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對本報表示,中美的經濟交流愈發緊密,在伊朗和敘利亞問題上也有愈來愈多的合作,但在戰略上的分歧卻在加深。他說,習近平和拜登的會談氣氛友好,但雙方都絕不會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讓步,拜登訪華期間不在公開場合談此議題,只是因為到中國做客,希望表現得客氣而已,不公開談及,也證明兩國在此議題上的對立。他表示,估計拜登的首爾之行主要談朝鮮問題,而非東海局勢。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牛軍對本報表示,中國是在拜登確定訪華後才宣布成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因此這本來就不在計劃議題內,雙方不公開談及東海局勢是意料中事。但這並不表示美方態度的軟化,過往美國領導人對台灣問題的觀點,也甚少在北京公開表達,也不代表不會在閉門會談中談及。
《紐約時報》報道指出,拜登此行在安撫日本的同時,也希望不要過度激怒中國。報道指,東海爭議偏離了拜登此行的原本目的,即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TPP)和朝鮮半島局勢的談判。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