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剛於上周五申請加價4.3%的九巴,副董事總經理歐陽杞浚今在本報撰文(刊A36),表示九巴樂意與市民分享路線重組的成果,但今年第三季開始落實的北區路線重組,僅佔九巴整體網絡5%至6%,進展非常緩慢;並指以現時進度,九巴短期無法單靠路線重組應付持續成本上升的影響。但有學者及交諮會成員均認為九巴要向公眾清晰交代加價理據。
在〈巴士網絡重組太緩慢〉一文,歐陽杞浚重申九巴的加價理據,指大部分營運成本包括工資、燃油等,均受外圍經濟環境影響持續上升,上次加價不足以抵消營運支出的增加,今年上半年錄得除稅後虧損1950萬元,預期下半年營運壓力進一步擴大。
交諮成員促交代加價理據
據九巴財政數據指,今年首半年燃油開支為7.53億元,較2012年同期7.77億元少;但上半年工資達17.35億元,較去年同期16.48億元多。
文中續指九巴虧損路線百分比仍維持70%,沒有改善,重申路線重組對九巴有必然成效,但需政府及地區共同努力,明年會加快其他地區開展路線重組,相信整體網絡優化後,票價壓力會得到緩衝。
身兼交諮會成員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九巴需向公眾清晰交代加價理據,否則很難說服市民短期內連番申請加價。他認為,九巴推行路線重組僅一季,需再觀察措施能否改善營運,建議九巴將重組所能節省的成本,透過減車費回饋在已推行路線重組地區的乘客。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稱,公眾至今仍未得悉九巴是否確實虧損嚴重,「30%有盈利路線補貼70%虧損路線,一直只是九巴的說法」,促請政府及九巴進一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