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核問題一直是美國和伊朗關係拉鋸的重點,伊朗自1950年代開始開發核能源,1980年正式與美國斷交,此後美國多次指摘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13年7月,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伊朗將在《核不擴散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框架內繼續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但不會接受超出該條約規定的核義務。伊朗新總統魯哈尼表示,政府將分兩步解決伊核問題,包括向國際社會展示該國核計劃的透明度,以及增進伊朗與國際社會的互信。
朝鮮退出《條約》 試射導彈
除伊朗外,朝鮮亦被認為對世界核安全造成威脅。朝鮮在1980年代開始研究導彈,1985年加入《核不擴散條約》,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1993至1994年間,國際社會懷疑朝鮮秘密發展核武而制裁朝鮮,在美國斡旋下,朝鮮關閉寧邊核設施。2003年,朝鮮以「維護國家利益」為由退出《條約》並公開承認發展核武。
朝鮮在核問題上態度飄忽,如2007年曾關閉寧邊核設施,2008年交出核武發展相關資料後,獲美國從支持恐怖主義的名單中除名,但2009年又退出六方會談並再次核試。2010年10月,朝鮮首次公開展示射程達4000公里、足以涵蓋美國關島的「舞水端」中程導彈。領導人金正恩不時以發射導彈威脅國際社會,令東北亞局勢愈趨緊張。
■相關概念
地緣政治(geopolitics)
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United Nation Security Council)
多層思考
1. 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如何回應國際社會對伊朗核發展的指摘?
2. 美伊兩國元首通電話對兩國外交關係有何影響?
3.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核不擴散條約》多大程度上幫助解決核問題?解釋你的答案。
參考資料
1.〈分析﹕含蓄和解 緩雙方國內壓力〉,《明報》,2013.09.29
2.〈以領事﹕中國會明智行動 談制裁伊朗 尊重北京立場〉,《明報》,2012.04.17
3. 國際原子能機構﹕www.iae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