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樂壇被指已死,死因乃歌詞文理不通,不能感動人心。著名填詞人黎彼得活躍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經典金曲《財神到》、《世事如棋》、《Monica》、《將冰山劈開》等歷久不衰,且看他的妙筆如何生花。
黎彼得沒正式學過音律,9歲喪父後與母親賣報維生,報章雜誌任君選擇,小五程度的他卻自認揀書看,只看有娛樂性的,「看武俠小說、鹹濕小說」。武俠小說用字精煉,寫作技巧、意境值得借鏡,加上他喜歡聽曲看戲,對填詞有莫大裨益。
草根出身愛小說 歌詞雅俗共賞
吸收小說、戲曲之長,加上出身草根,見盡人生百態、民間疾苦,黎彼得的歌詞寫來雅俗兼備,口語、古風信手拈來,故有「鬼馬填詞人」之稱。他填詞也有原則,「不應在歌詞中揭人瘡疤,所寫的歌都有使命感,少少職業良心」,就像賀年歌《財神到》的「搵錢依正路」、《尖沙嘴Susie》的「光陰咪亂散」等。
黎彼得分享創作心得,直言下筆前先有概念、主題,「不會九唔搭八,不會前言不對後語,句句也很清晰、點題的,例如《浪子心聲》、《世事如棋》,主題不會走樣」。
靈感也是俯拾皆是,只看懂不懂把握。黎彼得寫過夜總會小姐(《尖沙嘴Susie》)、飲食(《佛跳牆》)、打麻將(《打雀英雄傳》)等題材,也有含人生哲學的《世事如棋》。而《加價熱潮》雖事隔30年,仍切合市民為通脹所苦的情景。
與女友分手 寫下《Monica》
黎彼得曾為張國榮寫下《Monica》、為梅艷芳創作了《將冰山劈開》。「我不相信有愛情,所以寫《Monica》時是一種激情,也是控訴性,因為跟女朋友好好的,無端端因為一些現實問題,她家人認為你無前途,便收你檔(拆散),你覺得好殘酷,這世界何來愛情呢」。《Monica》似乎是黎彼得的愛情觀寫照。
【愛粵曲 唱腔像極新馬仔】
「人不可以貌相」,套在黎彼得身上一點不假。觀眾眼中,他專演猥褻男、市井小人等丑角,現實中卻是著名填詞人,而且酷愛粵曲,唱腔像極已故名伶「新馬仔」(即新馬師曾,原名鄧永祥)。
黎彼得喜歡粵曲,源於叔父──粵劇名伶靚次伯。小時候生活窮困,黎彼得得叔叔幫助,每次開戲,他都跟在一起。戲班開戲即有飯開,他為了兩餐而經常泡在戲班。
欣賞唐滌生詞中有畫
日夜在戲班裏鑽,耳濡目染,他愛上了粵劇,尤其喜歡名劇作家唐滌生,「作品有文采,你沒留意嗎?《帝女花》現在仍是流行曲,已昇華了,他的作品long-lasting(持久)、可能100年後都會保留」。《再世紅梅記》也是他喜歡的作品之一,當中〈觀柳還琴〉那場戲,「曲詞寫得很美,很好聽,令人聽出耳油」。詞中有畫是唐滌生曲詞的特點,《帝女花》:「落花滿天蔽月光」,自然在腦海中呈現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象:在明月夜,風吹過,吹起漫天花瓣,遮掩月光。
黎彼得也喜歡唱曲,最喜歡的曲目是《臥薪嘗膽》,背景是春秋吳越爭霸天下,越王勾踐戰敗被俘,曲詞寫越王難忘國仇家恨,身降心未降,忍辱負重,網上仍可看到他演唱這曲目的片段。黎彼得從沒拜師學藝,自學戲曲,也曾加入社團操曲。他最愛唱新馬仔的腔調,「因為我喜歡他,而且我的key較高,唱起來特別神似」。原來成名老倌,唱腔獨樹一幟,「任姐(任劍輝)愛用鼻音,馬仔祥(新馬仔)是喉嚨發聲,林家聲用牙(發聲),麥炳榮是『豆沙喉』,一唱就知是他」。
名伶叔父靚次伯勸勿做大戲
黎彼得唱起新馬仔腔維妙維肖,有時會登台表演,但叔父卻勸他不要做大戲,指難以維生,沒有觀眾,因為粵劇一離開香港就沒有人看,如同廣東話一樣,離開香港就用不上,就算內地,只要離開珠三角一帶就沒人懂廣東話。粵劇和京劇深受崑曲影響,但兩者地位各異,「阿爺(內地政府)也不支持粵劇,認為是地方戲,他只支持京劇而已」。
【名人簡介】
黎彼得,電影及電視演員、填詞人,曾為「歌神」許冠傑、譚詠麟、張國榮、梅艷芳等填詞,在「2008 CASH金帆音樂獎頒獎禮」中,獲頒「CASH音樂成就大獎2008」。
【詞作節錄】
財神到財神到好心得好報
財神話財神話搵錢依正路
財神到財神到 好走快兩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財神到》
倉卒歲月 世事如棋 每局都光怪陸離
驟晴驟雨 人事天天變 有喜亦有悲
恩怨愛恨 世事如棋 每局都充滿傳奇
若顰若笑 難辨心中意 似比幕前做戲
——《世事如棋》
你以往教我教我戀愛真諦
只可惜初生之虎將你睇低
好多謝分手你啟發了我
祈求原諒我 柔情隨夢去你不要計
Thanks thanks thanks thanks Monica
誰能代替你地位
OH 想當初太自衛
OH 將真心當是偽
OH 當光陰已漸逝
方知它珍貴 你已有依歸
負了你錯愛 此美夢永遠藏於心底
——《Monica》
■有片睇!
分享填詞心得http://link.mingpao.com/16606.htm
文:劉慧盈
圖:劉焌陶、資料圖片、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