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訪問當天,鍾志光即席吟唱杜甫的《登高》,他強調詩詞不可不誦讀,更引用台灣著名作家、詩人余光中〈豈有啞巴繆斯〉一文「一首詩若未經誦出,只有一半的生命,因為它的繆斯是啞了的繆斯」。
受著名學者陳耀南影響,鍾志光的中文碩士論文題為「從杜甫詩談朗誦與中國文學的關係」,研究杜甫的8首詩,論述朗誦與中國文學的關係。鍾志光認為,「朗誦其實是代作者發聲,最重要的是抒發情感」,透過了解當時作者的背景、情感,以高低音、大小聲等技巧表達出來,這樣才是上乘的朗誦。
最愛杜甫 欣賞人格
鍾志光認為,現時部分學生參加朗誦比賽是為了取得證書,以豐富履歷。但朗誦好處很多,例如可多接觸文學作品,背誦亦有助認識和欣賞中國文學,抒發感情。鍾志光最喜歡的詩人是杜甫,杜甫被尊稱「詩聖」,其作品記載當時的社會情况,反映史實,因此亦有「詩史」之稱。不過,杜甫的思想、道德人格就更為鍾志光所欣賞。「杜甫自小立志做官,希望以學問幫助皇上治理國家。可惜,他未得到重用。雖然如此,但他並沒有放棄,創作的文章依然心繫國家。」不計較個人得失,堅守道義,做應該做的事,杜甫這種知命守義的性格難能可貴。
唐詩講求格律、對偶。鍾志光認為,杜甫作品的精彩之處在於詩詞對偶非常工整,對文字十分斟酌、雕琢。「如果一生人只可以讀一個詩人的作品,我必定會選杜甫,而杜甫的眾多作品中,如果只可以讀其中一首詩,就必定是《登高》。」《登高》除了反映杜甫的高超寫作技巧,也表現出杜甫內心苦悶的愛國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