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改倡暫凍核 盼換朝肯談判
金正恩:美如棄無核化幻想 朝願對話

[2025.09.23] 發表
韓國總統李在明(上)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下)分別吹暖風,前者提出暫棄朝鮮無核化訴求,換取談判空間;後者則要求美方放棄無核化作為對話條件。(路透社/法新社)

韓國總統李在明在周一(22日)刊登的外媒專訪中,首次表態願時暫時接受朝鮮擁核,認為與其繼續堅持爭取朝鮮無核化的徒勞嘗試,倒不如制定更實際的目標,讓朝鮮凍結現有核武庫存,停止生產核武,從而展開減核談判,直至對方消除安全關切再尋求無核化。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周日則表示,若美國不再堅持要求朝鮮放棄核武,朝方沒有理由拒絕與美國對話,但他絕不會以放棄核武庫換取免受制裁。

李在明:中期談減核 復互信再尋無核

「只要我們不放棄無核化的長遠目標,我認為讓朝鮮停止發展核武及導彈會帶來明顯利益。問題在於,我們到底要堅持徒勞無功地追求終極目標(無核化),還是設定較為實際的目標,並實現其中一部分。」主張務實外交的李在明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專訪中提出針對朝核問題的新思維,指出朝鮮一年生產15至20枚核武,使之凍結生產作為「臨時緊急措施」,對比起目前的無核化政策是「可行且現實的替代方案」。

李在明於路透社同日刊登的訪問中表示:「在此(凍結生產核武)基礎上,我們可以就削減核武展開中期談判,長此下去一旦恢復互信,減少朝鮮政權的安全關切,我們就可追求無核化。」

朝鮮自1990年代起發展核武,自此美韓等牽頭的外交努力都無法令其放棄核武。朝核發展自金正恩上台後加速,平壤更自2019年拒返談判桌,到2022年宣布為擁核國,一直以來強調為防衛自保,決不放棄核計劃。

李在明今年6月上台後,表明希望跟朝鮮建立和平關係、消除緊張,還公開表示盼恢復美朝核談判。他在BBC專訪中形容美國總統特朗普跟他3度會晤的金正恩「看來具有一定程度的互信」,雙方有可能重啟對話,這將有利韓國及全球和平安全。

朝向特朗普吹暖風 強調絕不棄核

另一邊廂,朝鮮也就重啟美朝對話的條件放風。朝中社周一報道,金正恩周日在最高人民會議上表示,只要美國能放下對朝鮮「不切實際的無核化執念」並認清現實,真心追求和平共處,朝方沒理由不與美國坐下來談。

他明確表示朝鮮絕不可能放棄核武,雖然美韓新任政府對與朝鮮對話持開放態度,但「他們削弱朝鮮力量、推翻朝鮮制度的本色不會改變」,故朝鮮要依靠強大力量保障安全。

惟他仍提及「擁有與特朗普的美好回憶」,對美朝對話持開放態度。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朝鮮專家李敏英形容以上說法為「序曲」,「這是金正恩促請特朗普三思朝鮮無核化的美國政策,換言之若美方放棄無核化訴求,他能坐下來跟特朗普單對單會晤」。

另外,李在明在BBC訪問中提到中國、朝鮮和俄羅斯三國關係日益密切,讓韓國處於「非常艱難的局面」,他可能因而繼續加強與美國及日本的合作以回應,但強調自己不會回絕世界兩大陣營的任何一方,「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不單一,我們會盡可能尋求合作,並致力和平共處」。(路透社/BBC/朝中社)

更多國際要聞
遇刺右翼網紅悼念會 特朗普亮相讚「烈士」
美國右翼政治網紅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其悼念儀式周日(21日)在亞利桑那州格倫代爾(Glendale)的州立農業體育場舉... 詳情
聯合國大會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年度會議周一(22日)召開,當中包括法國及沙特阿拉伯共同召開、旨在討論解決以巴問題的兩國方案前景的峰會。法國及另... 詳情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委任的俄羅斯聯邦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卡扎羅娃(Mariana Katzarova)周一(22日)提交的報告指出,俄羅斯人權狀況... 詳情
阿拉伯之春象徵 埃及政治犯獲特赦
埃及國營傳媒周一(22日)報道,2011年「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的該國象徵人物、著名政治犯阿拉(Alaa Abdel Fattah,圖,法新... 詳情
樺加沙掠菲北 停工停課民眾疏散
超強颱風樺加沙周一掠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的巴丹群島和巴布延群島,菲律賓政府周一關閉馬尼拉大都會區及29個省份的政府辦公室與學校,數以百計家庭身...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