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考空檔赴泰戰橋牌 男拔IB狀元冠軍雙收
【明報專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前晚放榜,本港今年至少32人成為「狀元」,考獲滿分45。各校昨陸續公布成績,其中拔萃男書院有3名狀元,其中兩人擬留港讀醫,一人將負笈英國牛津大學讀數學及電腦科學。男拔狀元蔣承軒亦有代表香港出戰國際橋牌比賽,猶記得考IB中途飛往泰國參賽,承受莫大心理壓力,幸有同學支持他撐過挑戰,更奪得冠軍。
今年港產32名IB狀元 男拔佔3
翻查國際文憑組織資料,香港共38間學校開辦IBDP課程。今年已知的32名港產IB「狀元」中,英基學校協會屬下7間中學暫佔最多,共15人考獲滿分,其次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5名狀元)及拔萃男書院(3名狀元)。保良局顏保鈴書院今年首次誕生狀元,該校兩人獲滿分(見表)。
兩人擬留港讀醫 稱引海外醫無阻意願
拔萃男書院3名狀元及5名「榜眼」(獲44分)昨晤傳媒。狀元蔣承軒和曾卓健有意留港讀醫,兩人皆稱以服務香港人為志業,並將留港發展。蔣有意讀港大醫科,他稱港大有海外交流的機會,盼在留港訓練和出國見識之間取得平衡。他又認為香港引入海外醫生原意是解決醫生短缺的問題,認為政府「令醫療系統更完整」,不影響他讀醫的意願。
被問及本港醫療系統有何問題,蔣承軒稱,曾經在瑪麗醫院做義工,協助長者登記醫管局HA Go應用程式,認為使用步驟複雜,令長者難入手,浪費了投放在程式的資源。
蔣承軒憶述在考試期間,趁兩科之間的一日空檔到泰國參加橋牌比賽,「心理壓力很大,好ョB好辛苦」,幸得同儕支持捱過;昨晚他啟程飛往意大利,代表U21香港隊參加橋牌比賽。曾卓健則稱,香港兩間醫學院各有好處,未決定入哪間。他憶述溫習備試時,仍與校隊划龍舟,「溫到ЖN做運動,做完運動就有番腦汁」。
一負笈牛津 稱港生應試優詳細研究遜
另一男拔狀元高健豐將到英國牛津大學讀數學和電腦科學。他常參加奧數、編程比賽,形容「差囓代表到香港出賽」,他相信AI是未來大勢,「自己條路仲未完」,希望繼續進修,而英國的大學課程較緊湊,毋須修讀許多通識課,能專注於感興趣的領域。他相信負笈海外後回港會有更大前途。談到本港中學生的科創環境,高認為港生在應試或簡短研究佔優,但需要蒐集、整合參考資料的詳細研究,水平比外國遜色。
男拔今年共68人應考IBDP,平均獲41分,狀元按年少兩人。該校IB統籌教師胡家麟對今年成績非常滿意,稱不會比較各年學生表現,認為重點在發展每名學生的潛能,讓他們通往理想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