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研智能護眼罩 冀協助預防青光眼

[2025.07.03] 發表
Goggle Pro的一個特別功能,是將用戶雙眼和眼罩之間的部分空氣暫時抽出,令那個空間的氣壓短暫降低,維持30秒,這時眼球就會輕微伸前,令內部壓力降低。
將「良博視」(OptiPro)加在智能手機的鏡頭上,對準眼球拍攝10多秒的短片,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估計被檢查者是否患有青光眼。但「良博視」仍在研發中,估計一至兩年後才推出。

【明報專訊】青光眼主要是由於眼壓升高導致視神經受損,乃第二大引致失明的疾病,僅次白內障,預料全球患者今年內將超過1.11億人。但對於預防青光眼,醫生的建議通常是定期檢查,保持良好的用眼和生活習慣之類。有本地初創公司研發出一種智能護眼罩,聲稱可協助降低眼壓,從而預防青光眼或減慢青光眼病情惡化。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何佩錡

O-Oley Care共同創辦人郭健南、梁潤園表示,該公司成立於2023年,但研發工作在2022年已開始,目的是要研發一種有助普通人減低患上青光眼風險的智能護眼罩Goggle Pro,尤其是協助有家族遺傳風險,以及眼壓已偏高但又未到青光眼程度的兩類人士。

兩人表示,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其特點是,患者初期不易察覺周邊視野逐漸縮窄,到發覺時往往已比較遲,而且也無法逆轉情G和完全根治。現時,青光眼的主流治療方案包括:

第一,滴眼藥水,減少房水產生和改善房水排走,從而降低眼壓(房水是角膜和晶狀體之間的液體);

第二,在眼球的黑白交界位置用激光打孔,令排出的房水增加,從以減低眼壓;

第三,以外科手術植入導管,協助房水排走。

適合兩類高危人士 概念如物理治療

但3種治療方案都有缺點。第一種方案對部分患者無效。其餘兩種方案屬入侵治療。更甚的是,對於那些有家族遺傳風險,以及眼壓已偏高但又未到青光眼程度的人士,一直都沒有很直接的方法預防患上青光眼。

醫生通常只會建議:定期檢查眼壓、測試視野、測定角膜厚度;避免濫用眼藥水;合理安排用眼時間,確保充足睡眠;保持情緒穩定;戒煙酒,均衡飲食;適度運動等。該公司的智能護眼罩Goggle Pro,就是希望作為一種保健設備,來解決這個問題,阻止輕度和前期青光眼患者發展成為青光眼。

Goggle Pro的一個特別功能,是將用戶雙眼和眼罩之間的部分空氣暫時抽出,令那個空間的氣壓短暫降低,維持30秒;而這時眼球就會輕微伸前,令內部壓力降低。之後,Goggle Pro又會重新注入抽出的空氣,令那個空間的氣壓回復正常,眼球亦退回原來的位置,同樣維持30秒。透過這樣反覆輕微拉伸和休息幾次,讓眼球好像做運動般,保持一定的伸展性,以減低眼壓過高的風險。

短暫抽出空氣為眼球減壓

這個意念,是他們看到氣球在真空箱內膨脹而受啟發的。但當然,實際研發Goggle Pro時,眼球在氣壓降低時的拉伸幅度必須設計到可控、輕微和安全。在拉伸前,Goggle Pro會先將其溫度略為加熱4至5度。這是作為熱身運動,讓眼球組織稍為軟化。此外,這亦有助分泌淚水,保持眼睛濕潤,以及淚腺、淚道暢通。

使用Goggle Pro一輪需時十幾分鐘,一共包括4個流程:

(1)將溫度加熱至攝氏37至38度,為時大約1分鐘;

(2)做3次拉伸和休息,每次為時30秒,合共3分鐘;

(3)將溫度加熱至攝氏41至42度,為時大約10分鐘;

(4)再做3次拉伸和休息,合共3分鐘。之後,它就會自動關機。

該公司的研究數據顯示,連續使用Goggle Pro 3個月之後,不論是未有青光眼還是已經有青光眼的人士,他們的眼部壓力都有明顯的下降。該公司建議,一般人在每日臨睡前使用Goggle Pro一次。這是因為,在睡覺時,眼睛和心臟的高度相若,沒有地心吸力來抵消心臟泵血到眼睛的壓力,眼壓往往會比日間為高。若是眼睛特別乾的人,則可以按需要增加使用次數。

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銀獎

Goggle Pro曾經在多個比賽中獲獎。在2022年度的James Dyson設計大獎香港區比賽中,Goggle Pro勇奪冠軍(當時其設計還很雛形)。在2024年4月的「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它又獲頒銀獎。在今年5月量產Goggle Pro之前,該公司已找了大約120人試用,地點包括: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瑞士、澳洲、哈薩克等。現時該公司主要透過其網站以及2間本地眼鏡店來銷售Goggle Pro,原價2800元,優惠期內暫時賣2000元。

不過,該公司亦強調,Goggle Pro只是保健產品,作為預防青光眼或者減慢青光眼病情惡化的產品,而不是治療方案。已確診青光眼的患者,仍然有需要看醫生。該公司重申,Goggle Pro特別適合那些家族有遺傳風險,以及眼壓已經偏高但又未到青光眼程度的人士。

更多港聞
【Emily】內地人隊穭W電單車「路過」香港 穿梭維港 政府稱或犯多條法例
【明報專訊】內地影音平台抖音近日有多人上載影片,話隋瞴u摩托艇」由內地進入香港。有上載短片者自稱「張潔」,話由三亞出發「路過」香港,條片見到... 詳情
【Emily】劉鎮漢回歸旅發局任總幹事
【明報專訊】旅發局繼4月易帥後再有人事變動,該局噚日宣布,人才辦總監劉鎮漢(圖)會「回歸」擔為新一任旅發局總幹事,8月4日履新,接替將離任...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將會向5支「的士車隊」發牌,不過外界有聲音話好難請司機。運輸及物流局長陳美寶噚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時提到,運輸署會進一步全面... 詳情
【Emily】立會會議直播月內推實時字幕
【明報專訊】立法會與科大訊飛前年合作推出智慧謄錄系統「智識聽」,今個月內會為立法會全部會議直播提供實時字幕,開支約900萬元。立法會噚日向傳... 詳情
【Emily】新民黨倡港灣區申辦2036奧運
【明報專訊】《施政報告》9月發表,新民黨噚日發表建議書,倡本港與大灣區一齊申辦2036年奧運會。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話大灣區基建同交通完善,有...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5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