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聘大學生 騙創科實習津貼26萬 「受僱者」毋須工作報酬千元 拘公司董事8學生
【明報專訊】一名公司董事涉利用大學求職平台,假扮聘請8名本地大學生出任創科相關短期實習職位,受聘學生實際毋須工作,只需簽署相關文件及協助製造「出糧」紀錄,換取500至1000元報酬,董事則以假招聘向創科實習計劃申請約26萬元津貼。警方調查後,周三起一連兩日以涉嫌串謀詐騙拘捕9人。創新科技署稱,警方正調查事件,暫不評論個別個案,會聯同大學配合警方調查。
「薪金」銀行過數 學生現金退還
警方去年11月接獲本港一間大學求助,一名男子涉2023至2024年期間利用兩間公司名義,在大學刊登創科相關實習職位廣告,聘請8名本地大學生。學生獲聘後,涉案男子便向他們表示不用實際工作,只需簽署相關文件假裝獲聘。涉案男子亦以銀行過數方式向學生發放薪金,製造出糧證明,每次出糧後「受聘」學生提取「薪金」以現金方式全數退還,每人獲發放500至1000元車馬費作報酬。男子2023年6月至2024年9月向大學交文件申請資助,涉及26萬元,當中14萬元已獲審批,匯入指定公司帳戶。
被捕6男3女全部為本地人,年齡19至28歲,當中包括報稱公司董事邵姓男主腦及8名大學生。他們已獲准保釋候查,7月中旬須向警方報到。行動中,警方搜查兩間公司及被捕人寓所,檢取電腦、電話及相關工作文件。案件由西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跟進。據了解,涉案的兩間公司有從事五金及科技的實際業務,相信並非空殼公司。
涉案兩公司有實際業務
根據創科署網頁,創科實習計劃於2020年5月推出,實習學生將按各參與機構的安排獲得津貼。2025年4月1日起,計劃下每名實習學生津貼額為每月11,490元,津貼期上限由各參與機構釐定,每學年不得超過90天。
創科署:一直要求大學嚴格審核
創科署稱,創科實習計劃由參與大學或機構負責執行,參與大學須訂明各自申請程序及發還款項的安排。創科署一直要求參與大學嚴格審核個別公司或機構提供的實習職位是否符合計劃要求,如有懷疑,應向僱主及同學索取實質工作資料,以供考慮應否發還款項。
西區助理指揮官(刑事)署理警司盧健邦提醒,暑假將至,學生求職時要小心求職陷阱,市民亦不應因一時貪念騙取津貼。警方重申,串謀詐騙屬嚴重罪行,最高可判監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