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美盟友多未響應堵華反加強關係
《華爾街日報》周日(13日)報道,因同被加徵關稅,美國的盟友和伙伴暫時大多未應特朗普政府呼籲參與經貿圍堵中國,反而跟北京加強關係。有內地學者質疑,認為其他國家須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想法錯誤。
美國財長貝森特上周呼籲正跟美國作關稅談判的70多個國家及地區「集體應對」中國,其他華府官員亦提議聯手阻止中國發展先進科技和貿易。然而,歐盟在美方公布「對等關稅」後即由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跟國務院總理李強視像通話,商討中國電動車在歐銷售的爭議。
《華爾街日報》指出,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是中國而非美國,例如澳洲對美出口規模僅是對華出口的15%,即使安全上依賴美國的亞太盟友,亦正質疑美方可靠度。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國際政治學者蒂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認為,特朗普強硬施壓短期內或能迫使盟友和伙伴讓步,但中長期而言只會被疏遠,並為中國提供「黃金機會」。
對中共持批判態度的法國籍歐洲議會議員格塔(Bernard Guetta)認為,問題在於特朗普政府從未向歐盟釋出善意,反而不斷煩擾,但這不代表歐盟需突然贊同北京。德國下屆執政黨基民盟的國會議員齊佩利烏斯(Nicolas Zippelius)也稱不必立即倒向中國,而應優先跟志同道合國家加強貿易。
澳洲前總理特恩布爾稱,現時盟友跟美國雖未必分享共同價值,但仍有共同利益,論及美國同盟體系終結實言之過早。
中國學者:「須在中美間選邊站」想法錯
網媒「中國簡報」創辦人沈詩偉形容:「美國正在築牆而中國在架設橋樑。」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周波指出,要求各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想法完全錯誤,「沒有國家是愚蠢的,它們一直在對沖」。周波稱今時今日各國是按議題選陣營,而非考慮陣營內有什麼國家。
(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