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促新焚化爐壓縮成本
【明報專訊】石鼓洲的焚化爐(I.PARK1)預計今年底投入運作,環保署去年底招標於屯門曾嘴興建第二座焚化爐(I.PARK2),6月底截標。民建聯昨舉行記者會稱,I.PARK1建造連15年運營成本達314億元,現今財赤下促當局嚴控第二座焚化爐開支,認為相關技術已有進步,有空間壓縮成本。
稱歐只數十億 港不應300億
新界西北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表示,當年石鼓洲焚化爐涉昂貴填海工程,與今次屯門興建焚化爐不同,如新焚化爐成本仍高達300多億元是不符實際,促當局須嚴控建造及未來營運開支。周舉例,深圳東及哥本哈根轉廢為能設施建造成本皆低於7億美元(約55億港元),挪威轉廢為能設施更只需約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當局應參考。
屯門區議員鍾健峰補充,前年民建聯屯門支部與立法會議員赴惠州考察焚化設施,當地兩個焚化爐可處理2000公噸廢物,造價僅人民幣約16億元(約17億港元),遠比香港低。
翻查資料,I.PARK2設計處理量為每日6000公噸廢物。
周又提出,哥本哈根焚化設施同時是滑草場,每年帶來大量遊客;奧地利的轉廢為能設施則因外形設計具特色,成為當地旅遊重點項目,建議當局今次建造第二座焚化爐時做到 「一雞兩味」,既能處理垃圾亦能帶來旅遊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