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AI掀不當學風 高校紛立規嚴限應用
【明報專訊】內地年輕人愈趨依賴人工智能(AI)工具,不少學生在學業上用AI寫論文,甚至偽造實驗數據的不當學術行為時有發生。央視前日專題報道,有調查發現近六成高校師生經常使用生成式AI,大學生使用AI時近三成用於寫論文或交功課。針對論文「AI味」變濃情况,復旦大學等多家大學出台規定明確AI使用範圍,國內亦有團隊研究AI論文反識別系統。
有稱論文「趕時間就複製黏貼」
AI生成內容快,已經成為不少學生交功課的「神器」。央視報道,有學生坦言在完成報告或功課的過程中,慢慢地變得愈來愈依賴AI,「有時候時間比較趕的話,就直接複製、黏貼上去交了」。
一些高校教師反映,除了直接生成文本應付論文外,少數學生更出現利用AI偽造研究數據、進行實驗圖片編輯等不當行為。據第三方機構對3000多名高校師生的問卷結果顯示,近六成高校師生每日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而大學生在使用AI時,有近三成主要用於寫論文或功課。進行研究的浙江大學研究員黃亞婷表示:「大概四成工科的研究生同學,知道過度依賴AI對自己的科研產生不利影響,造成思維惰性。」
科技部委託 研發AI反識別
AI技術飛速發展,一些論文查重系統也已落後於時代。北京郵電大學團隊受科技部等委託,正研發科研誠信檢測系統,特別是對科學實驗中運用AI工具進行圖像造假等行為進行反識別。
目前,上海復旦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湖北大學、福州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天津科技大學等多家高校都出台相關規定。復旦大學較早前明確,研究設計與數據分析、原始數據收集、論文撰寫等涉及原創性的內容,禁止使用AI工具;學生可以在文獻檢索、統計分析等方面使用AI。
復旦學生亦需要簽署聲明,表明寫作過程是否使用過AI;如果出現嚴重違規,論文成績將被認定為不及格,影響學生取得學位。而天津科技大學亦要求,對所有本科生的畢業論文進行智能生成內容檢測,要求學生論文中AI生成內容比例原則上不超過40%。在某大學一年級英語功課群中,老師發通知,強調功課如被發現用AI生成,一律按零分處理。
天才女棋手用AI作賽 遭褫段位
無獨有偶,圍棋界也在嚴管應用AI。中國圍棋協會前日通報嚴厲處罰19歲職業女棋手秦思玥,撤銷其職業段位,禁賽8年。曾經被譽為「天才少女棋手」的秦思玥去年底參加全國圍棋錦標賽(個人)女子組第九輪比賽時,被裁判發現在手機上使用AI程式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