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碼頭一道門 說離合與鄉思 鹽田梓後代偕友創作 冀糅科技留住故事
【明報專訊】人生是一場又一場離別,香港見證一浪又一浪移民潮,現在告別是在機場,1970年代西貢小島的移民卻是在渡頭,鹽田梓第九代Chris的父親仍是12歲孩子時已在渡頭離鄉到英國。如今孩子的孩子長大成為物理學博士,與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結合科技與藝術,重塑父輩的離別情景與情懷,創作今年西貢海藝術節新作品《流 穿越》,在渡頭遺址建起一道竹製大型拱門,以擴增實境(AR)裝置於門下寫上離別的詩,「時間彷彿凝固,讓我穿梭經歷」的字句在熒幕閃出金光。研發AR裝置的法籍科大學者Tristan希望科技能保存觸不到的故事,讓故事繼續流傳。
明報記者 曾諾晞
【西貢海藝術節系列.一】
糅合AR 詩句竹門前空中展現
3年一屆的西貢海藝術節以鹽田梓為軸心,今屆將在下月12日告終。矗立於西貢鹽田梓舊碼頭的《流 穿越》是今年藝術節10件新增作品其中之一。由西貢碼頭乘街渡到鹽田梓,甫下船便能看到對岸作品的身影。《流 穿越》主題圍繞離別,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竹製拱門「竹月門」和糅合AR的表演藝術,上月中上演了一場村民的離別。女村民向荍蠸X頭方向,跨過一道用竹製成的大型拱門;男村民為挽留對方,正為她寫下一首詩——現實是藝術家會邊戴笓R眼鏡,邊在竹門前使用AR裝置憑空寫書法。透過旁邊的屏幕,觀眾可見到「數碼書法」凌空在原始竹門前展現,相映成趣。
作品由「X-ARt」4人團隊創作,成員包括藝術家Dominie、設計師Brian、科大學者Tristan和鹽田梓第九代村民Chris。作品最早能追溯兩年前,當時Tristan和Brian均在科大教書,某日Tristan讓Brian試玩AR裝置,偶然下萌生融合AR和藝術的念頭。
英國出生 返港第九代慶幸作品凝聚村民
父親原為鹽田梓居民、30多歲的Chris生於英國,7年前返港定居,這名鹽田梓第九代現在是鹽田梓村委,小時候聽父親講述,對鹽田梓只有模糊印象,慶幸與團隊創作的藝術作品凝聚村民,盼島上日後有地方讓村民聚腳閒聊。
29歲作品設計師兼表演者Dominie是大地藝術家,擅長用天然材料創作,對科技素來一竅不通,認為這次作品為她帶來新思考,「好多人覺得有科技就冇大自然冇日常,但點解唔可以並肩行呢?」訪問當天,她戴蚞永銵A身穿黑色皮草和皮褲,說自己其實單純很愛美,亦享受大自然,常到海灘沉浸冥想,收集沙石當素材,試過用貝殼在沙灘圍成一個個圓,又曾扑爛石頭作顏料。她憶起曾在沙灘發現有貝殼和魚被索帶連住,便將之拍低,後來參加相展,照片命名「Plastic in the Blood」(血中塑膠),「大自然有好多呢瓛{象,要靠自己摸索感知」。
今次作品就是在這種「感知」下誕生。Dominie稱約半年前首次來到鹽田梓,發現島上很多紅樹林和竹,便決定用竹做原材料,參考中國拱門概念製成竹月門。細心觀察能發現竹門部分竹枝留有蠔殼,Dominie解釋舊碼頭原有另一個直插海水的竹製藝術品,清拆後遺留大量竹枝,團隊遂重用一部分,「感覺好似延續髐W一手鴷糽R」。
訪問融入作品 牧師分享舊碼頭故事
延續的不限於重用物料,Dominie說團隊創作期間邀請了六七名鹽田梓村民做訪問,後來剪輯成錄音和表演音樂。她對訪問一名牧師尤其深刻,對方分享父母當年盲婚啞嫁,兩人直至抵達碼頭結婚那刻才得悉對方的面容。Dominie感嘆舊碼頭承載很多離合和記憶,剛好舊碼頭對岸便是新碼頭,其新舊對照、古往今來值得好好品嘗。
竹月門預計藝術節下月完結後便會清拆。Dominie望向竹門中央那空心的圓,指「圓」呼應大自然周而復始,沒什麼物件能永遠留低,包括這道拱門。在旁的Tristan聞言道:「實物會隨時間流逝而腐爛、消失。但科技是很有趣的,它能夠保存網上。大自然都一樣,這麼多年但沙石依舊存在。文化亦然,有人聽了故事後經碼頭離開,可能某日又會回來,然後故事得以流傳下去。」
團隊正計劃參展瑞士文化節,盼繼續發掘其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