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聽之娛:「不可無」的光影記憶——《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全紀錄》

[2024.10.09] 發表
《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全紀錄》編著:香港電影美術學會。

【明報專訊】「無中生有」在今天總是略帶貶意,指本無其事憑空造作,潛藏欺騙、卸責或嫁禍的動機;「無中生有」也可以是創意的展示,如魔術師從空帽子取出小白兔,如建築師在荒草地上樹立新高塔,都有娛樂或實際的用途。電影銀幕的長方黑框本無一物,要無中生有,就靠美術和服裝造型的妙思與巧手。無中生有後不應盡歸於無,很應該有人保存記錄,讓後來者紀念和參考。

歷史藏於書 開卷自有得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電影美術學會聯合籌劃「無中生有——香港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展」正是這樣的嘗試。那是2023年5月至9月的展覽,是「香港流行文化節2023」節目之一。事隔一年,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出版了這本《全紀錄》,資料豐富,圖錄精彩,對喜歡香港電影、研究美術造型的讀者來說,甚為珍貴。既是美術學會出品,裝幀自然用心,又一山人擔任書籍創作,圖文設計上未算非常奪目,但特意選用牛油紙作封套,有朦朧美;穿線裝訂令400頁的厚冊更加結實,不易因翻頁而破爛,左右書頁之間也可盡展,讓讀者看得更加清楚。

光是書冊漂亮,難以說是佳作,書本無法使人置身展覽現場,真實看到道具和服裝的質感,但可以令論述更加全面完整,包括展覽的籌備過程、一眾專家的特邀文章、展場剪影和電影海報集、多達60名學會築夢人訪談、學會研究報告、策展人和參觀者的感想等,讀者隨時翻頁,掩卷思考,自有不同的得着。

《全紀錄》不止是一場有時限的展覽之紙本複製,好幾位撰文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香港電影美術指導一職的緣起,說明影史流變,正是要表現沒限時的追蹤和探究。卓男〈隨「新浪潮」孕育出香港電影美術指導〉一文是重點文章,澄清譚家明執導的《愛殺》(1981)是「香港電影史上首部設有美術指導職位的電影」的說法之不足,強調「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新浪潮電影將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的崗位帶進香港電影』」。由此討論出發,再讀到卷末一眾新舊學會成員數十人的訪談和代表作品錄,40多年努力的歷史厚實感,就不比展出的各種珍貴設計草圖、大小佈景道具、傳奇角色服裝來得遜色。

追源啟後 無中生有非是無

事實上,1970年代或之前的香港電影雖未有「美術指導」一職,但不少專職負責佈景或服裝者都達極卓越的水平(《全紀錄》第118頁的〈從前〉一章也有所述),例如由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客席策劃的「穿梭古今.雕城鏤棟——大佈景師陳其銳、陳景森父子相輝展」節目(2012),就很有意思。在此之前,香港鮮有針對1950至70年代活躍的佈景師的詳細研究。香港電影資料館其後出版《佈景魔術師——陳其銳、陳景森父子的佈景美學》(2013)一書,筆者有參與撰文,我對電影美術部門的關注可說是由那時開始。也許《全紀錄》的出版,能喚起新一代對香港電影美術部門的關注和討論吧。

既是無中生有,在電腦特效妙化無窮的時代,年輕人或許對虛構的魔法、太空、異境世界較有興趣,但我還是更喜歡有歷史感的佈景和服飾。數近年的著名作品,如《明月幾時有》(2017)嘗試呈現二戰淪陷時期的香港;《葉問外傳:張天志》(2018)拍的是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的殖民地街頭;《風再起時》(2023)寫廉政公署成立前後的犯罪世界;《梅艷芳》(2021)再現1980年代繁華逐夢的港九風景,而今年最賣座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則努力還原又重新想像八九十年代的城寨人、地和事。前述電影的美術設計,部分有收入《全紀錄》中,觀賞電影,再閱讀製作過程,我們對香港的理解也可更深一層。

當然,電影不是歷史考究,力求精細但不可能完全準確,卻有機會成為下一代人的歷史印象。「無中生有」的「無」非指空浮泡幻的「虛無」,可以是曾經存有但散失流逝後的「不可無」的集體意志。看《全紀錄》,除讚歎各種電影美感和創意,也是一場場追源與啟後的探究呢。

■陳廣隆:中文教師,影評人,「香港粵語片研究會」及「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成員。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文:陳廣隆

圖:香港電影美術學會提供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25期]

更多教育
時事中文:親密界限「承諾書」
【明報專訊】愛一個,上一課,萌生傾慕之念,乃人之常情。可是,師長又教我們要愛得合宜,到底要如何守禮地面對求愛的衝動與欲望? ■新聞例子... 詳情
乜乜物物:看不見的贓物——艾加?凱磊〈忽然一陣敲門聲〉
【明報專訊】長輩教導財不可以露眼,貴重物品藏起來,賊人明偷暗搶也奈你不何。不過,有些匪徒所謀求的,卻可能是看不見的贓物,這就讓人極其煩惱了。... 詳情
文字發酵:四字談情緒
【明報專訊】近年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關注度提高,坊間常見禪修、靜觀、冥想等課程或工作坊,然而為情緒尋找出口之際,我們也許忽略了觀察自己的內心。現... 詳情
【明報專訊】1. 黯然銷魂 2. 七上八下 3. 熱血沸騰 4. 悲痛欲絕 5. 春風得意 6. 忐... 詳情
Talk of the town:Eurasian otter traces found in Hong Kong
【明報專訊】The Kadoorie Farm and Botanic Garden research team has discovere...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