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險股落後 中壽可吼
恒指昨日升1310點,收報22,443點,成交金額4340億元。港股繼續價量齊升,很多股份的升勢基本上已失控,例如中信証券(6030)昨日就飈升40%,已升至2015年牛市時的高位,相對之下內險股仍落後,中國人壽(2628)可以跟進。
周一夜期下跌逾2%,周二伊朗向以色列發動襲擊,美股表現也一般,無論大家如何樂觀,也很難預估到恒指周三復市竟然再升6.2%。恒指已升至2023年中國放棄清零後的高位,筆者覺得是一個有象徵意義的參考,因為這是全球仍看好中國、認為只要放寬瘋狂的防疫政策,經濟便可重拾動力時出現的高位。如果恒指能在現水平站穩甚至突破22,700點(2023年1月高位,昨日剛好成了阻力),好友氣勢會更加凌厲。
恒指倘破22700點 好友氣勢更凌厲
本欄曾將當前市况跟2015年的內地和香港股市,以及1995年日股進行比較。橋水達里奧則認為與歐債危機相似,德國不願意拯救南歐窮國,希臘、意大利等國債飈升難以再融資,歐元也面對生死存亡的風,及至歐洲央行時任行長德拉吉表示whatever it takes,市場信心一夜之間恢復,經濟也逐步走出困境。中國過去兩年的救市政策全都得啖笑,經濟也逐漸陷入死亡螺旋,政治局9月會議成了whatever it takes的翻版。
在中央「火箭炮」救市政策之下,無論樓市還是股市的氣氛都大幅改善,外資也不斷回流。彭博報道無論是歐美以至亞洲對冲基金也好,傳統大型基金也好,都相繼重臨中國,前者入市較積極,後者開始加大配置,但仍然觀望中國有沒有更多對經濟更實質更直接的政策。其實最終究竟是反彈還是反轉,很視乎中國經濟能否證明真的能回穩或重拾動力,如果沒有,對冲基金炒完便沽給散戶,成了2015年、2023年初的翻版。如果經濟真的有起色,則傳統大型基金將大舉流入配置持有,內地和香港股市便有基礎持續回升,不再彈散。
外資主要觀望的就是財政政策。中國經濟的核心問是缺乏有效需求,當民眾進入去槓桿階段,地方政府又債台高築且缺乏賣地收入下便減少支出和拖數,在兩者之間的企業,一方面缺乏民眾消費需求,同時又被地方政府拖數,形成了新的三角債循環。市場期望財政力度至少要達3萬億元至5萬億元,也有愈來愈多學者支持發行10萬億元特別國債來支持地方政府、低收入民眾和經濟發展。若有強力財政政策配合,今次升勢就會變得實在,否則炒到10月尾,可能就已差不多散場。
中壽現價未到2015年高位一半
短線大家都繼續投機,昨日推介的易居(2048)升了187%,很多內房股也翻了一番,融信(3301)更升了4倍。昨日很多投機性的低殘股份升幅都加速了,而當中信証券也單日拉升40%到了2015年高位,筆者覺得投機上開始要審慎一些。
從救市角度看,暫時最有力的主線還是刺激大家積極炒股,券商大升是很正常,但相對之下其實內險股是落後的。當龍頭中信升至2015年高位,若拿現價跟當年高位相比,中國人壽是非常落後,當年高位可是達到40元,現在連一半也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