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慧專訪
創作,就是要有膽試
「我想做、我喜歡做自己的作品。」創作人彭秀慧(Kearen)分享一直驅動茼o創作的動力,身兼編劇、導演、演員的她作品橫跨劇場及電影界。自2005年創作出大受歡迎的獨腳戲《29+1》開始,直至將於11月推出的《失憶【諒解】備忘鹿》,不論是寫獨腳戲還是電影劇本,Kearen均一直保持這創作初心。
儘管作為創作人,我們都有自我懷疑、軟弱及疲累的時候,甚至會因而「No走機會」,但她仍很想大聲地喊出她的創作信念:「創作就是要有膽量去嘗試!」也是這份膽量,Kearen於2017年跳出熟悉的劇場界,將《29+1》改編成電影,這訪問就是請她談談這獨特的改編經驗,對照出一些寫劇本的原則。
撰文:李春暉 圖:馮凱鍵 場地提供:Chaplin
將獨腳戲改編成電影
提起Kearen的名字,總令人想起劇場,但原來她的寫作起點,竟始於影視劇本。「我當初根本沒想過會當編劇,(現在回想)感覺很奇妙。」Kearen表示,當時還是舞台劇演員的她,突然收到彭浩翔導演的邀請擔任短片演員,不料影片最後沒拍成,卻在對方介紹下,開始以筆名寫專欄,並替彭導的影視界朋友寫劇本,雖然大部分作品均沒面世,卻促使Kearen寫作技能「解鎖」。
「我那時才想起,小時候很喜歡文字,作文比賽更曾經奪獎。」適逢又有人找她演獨腳戲,於是靈機一觸,「我何不試寫一個獨腳戲,講講自己的想法,並親自演出呢?」Kearen憶述當日創作劇場版《29+1》時的心路歷程。「大概是因為30歲吧?心情確是有點迷失但又蠢蠢欲動,疑惑人生之後會怎樣。」於是,她便抱荂u小小地做幾場應該不太難」的心情,自編自導自演了這齣日後大受歡迎的獨腳戲。
「我當時完全沒有要從此大展鴻圖的想法。」Kearen自嘲她29+1時的青澀。但意想不的是,作品在打後的十多年間,經歷九次載譽重演,並於2017年,由Kearen親自編、導,拍成電影,更為她贏得「第三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的獎項。
要談《29+1》的改編經驗,應先定義一下何謂獨腳戲:綜合網上解釋,它是一種僅靠一人獨力演出的戲劇,故事通常會注入創作者的真實想法及情感,亦可能由他/她親自演出。在我看過寥寥的幾齣獨腳戲中,它們的場景均極為簡約,演出內容更包含大量角色直接向觀眾訴說心情的獨白——換句話說,它其實是與電影各走極端的表現媒介。
若從創作角度分析,有編劇理論指電影是讓觀眾偷窺角色生活的媒介,電視劇是令角色成為陪伴觀眾生活的朋友,若從這邏輯推演,獨腳戲應是讓觀眾直窺角色內心的媒介,因為它幾乎是完全透過角色的主觀自述,去讓觀眾了解故事及人物,並藉著對白讓他們直接聆聽角色的情感或心聲。
兩場《29+1》的舞台版及電影版劇本(見右方),正好讓各位對比一下兩者的分別。
Kearen回憶當日將《29+1》由獨腳戲改編成電影的過程,指出兩者的最大分別,就是電影往往包含很多場景,而獨腳戲則可能只有數個。所以,她改編的首要任務,便是要從獨腳戲中選取各種有趣元素,並將之發酵成場景。以這場戲為例,她的改編靈感,便是嘗試幻想「林若君在三十歲會遇到什麼尷尬事」,再從舞台版的獨白中,發掘出「買保險」這元素,結合個人經歷,發展成這場在小巴內重遇中學老師,並被對方「當眾暴露實際年齡,兼『兜口兜面』挖苦仍未結婚」的尷尬場面。
「其實這些事情均來自我的真實生活。」Kearen進一步闡釋她當時的創作思考。原來,她年輕時身邊曾有很愛講人生道理的朋友,他當時便對Kearen說過「年紀愈大條件愈差,選擇愈少」這番刺激了她的說話,Kearen於是便將之搖身變為經濟理論,寫進了劇本之中。
Kearen強調,她並非理論型的編劇,所以改編時的考量,「很多均是源自覺得(舞台版)那個點會好看,然後便將之化成場景」。不過,在完成改編的劇本後,她亦曾一度陷入迷茫之中,畢竟創作真的充滿各種可能性,很難知道什麼是對、是錯,又或什麼才能獲得觀眾垂青。「當時阿葛(葛民輝)足足用了七小時跟我聊天,並說不論作品怎樣,也不要忘記本身的『A4紙』。」
「A4紙」的意思,是指「不論你用什麼事件、什麼角色去呈現故事,這些通通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透過作品去傳遞你的初心」,也是這番鼓勵,令Kearen更肯定自己這種茩囿衝情B把握初心的改編路向,成就出《29+1》這齣日後感動無數觀眾的電影。
設計角色不止考量劇情
除了要衍生場景,要將幾乎由一人演出的獨腳戲改編成電影,Kearen自然亦需增添不同的角色,這時她的演員經驗,便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很容易便可以投入角色的角度去想像,創作時亦習慣茩垂鉿狺H物的變化,而不是聚焦劇情的起承轉合。」Kearen分享她寫作人物的心得。更特別的,是Kearen在設計人物時,考量並不止限於紙上的劇情框框,而是會延伸至演員身上,成就獨特的編劇角度。
例如《29+1》的電影版與舞台版的一大分別,便是前者添加了林若君老闆這獨有角色,並衍生出描寫林若君工作生涯的故事線。Kearen透露這個改編的抉擇,很大程度是出於對演員特質的考量。「在舞台版中由彭秀慧演繹的林若君,跟電影版中周秀娜演繹的,是不一樣的。」Kearen自嘲,她的林若君比較辛辣、比較「mean」,但「周秀娜完全不是這種節奏。她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內斂,比較沉默茫然的。」
於是,Kearen便憑茬o種演員的特質,創作了新版的林若君,繼而再衍生出林若君老闆這個「很powerful的女角色」,並借她「去contrast、去帶領林若君」,從而突顯周秀娜版內斂及茫然的特質。
另外,由於舞台版的《29+1》帶有「棟篤笑」的幽默成分,但這種幽默不但較難於電影重現,感覺亦與周秀娜版林若君不太協調,於是Kearen便加插了由演員岑珈其和陳慧敏擔演的角色,經常在她身邊插科打諢,延續舞台原作的幽默感。
顯然,Kearen在改編這劇本之時,花了很多心力去重塑林若君這角色。「因為能觸動觀眾的東西,一定來自角色,而因為角色,故事才會有情。就算你設計的橋段再精彩,但是觀眾愛上的,始終是人物,並在看戲時跟茈L們一起走。」
也因如此,不論是電影還是舞台版,驅使《29+1》大受歡迎的一大因素,正是Kearen筆下的林若君有血有肉,其經歷及情感亦能深深喚起觀眾的共鳴,背後的創作秘訣,或許是源於Kearen毫不吝嗇地,在劇情中混入了大量的真實體驗及情感,令作品不但充滿獨特的生活實感及細節,同時亦真情流露。
雖然,從親身經歷提煉創作靈感應是所有編劇均會應用的技巧,但在執行時能否將之運用得出神入化,則正如編劇歐健兒在早前的訪問中所說,這絕對是一種難以強求的天賦才能。
電影真的很神奇
在舞台版《29+1》首次公演的現場,曾有身邊人向Kearen指劇中的情緒「太赤祼」,但相對而言,亦有觀眾在散場後徘徊不去,並含淚向Kearen表示多謝。「我從沒試過在演出後收到一句多謝的……它令我明白到,創作原來可以很偉大。」後來,到《29+1》被改編成電影,Kearen帶荍@品到美國參加電影節,並在現場看到外籍觀眾同樣淚流滿面,更令她明白「全世界的人,均可能在某些情感上互通」,這亦促使Kearen對這種發自內心、混雜真實情感的創作方法加添了信心。
除了創作上的肯定,這些到不同地方參展的經驗,亦同時令她體會到劇場與電影的分別:劇場往往受茪H手、場地及語言的限制,很難走得很遠,相反電影則可以衝出國際,「電影真的很神奇!」Kearen感歎地說。
也是這份神奇,推動粊earen繼續創作電影,並在參加大阪電影節時,立下創作第二部電影作品《阿媽有鰷臚G個》時的目標。「當時有評審指電影版的《29+1》很theatrical,電影感不足」,於是Kearen便決定在創作《阿媽》時,嘗試徹底地放下那些她在有意無意之間滲入《29+1》電影版的舞台手法及效果,學習平實地寫好電影。
「我覺得獨腳戲是創作人用第一身去向觀眾呈現故事,電影則讓我變成靈魂,再通過很多其他人的努力,將作品實現,去給觀眾欣賞。」Kearen總結創作獨腳戲與電影的分別。我想變成靈魂的意思,是指電影創作者只可透過故事及角色,間接地滲入想法及情感,難以像獨腳戲般靠獨白直達觀眾內心。對長於混雜真實情感去創作的Kearen,會否對這種迂迴的表達方式感到不習慣?
「我覺得無論寫什麼故事,最重要的,是必須包含我有感覺的東西。」Kearen以《阿媽》為例,她在創作過程中,感到角色全都是被遺棄的人,他們均面對蚖﹞ㄔX的孤獨感。「這件事令我很有感覺,我很想去寫這件事。」也因如此,Kearen對電影創作同樣非常投入,亦深感滿足。
盼永遠保持新進感覺
「我覺得在電影創作上,有很多令我好奇的未知,我能夠實踐的東西亦會比劇場多。」Kearen表示,「我期待自己在電影世界媊~續進步,因為我還處於摸索的階段中。」她請大家不要忘記,她只是個創作了兩部電影的新編劇、新導演,而她則是那種會為新鮮事物而感覺興奮的人。
「我望能永遠保持這種新進學徒的感覺。」不過,「新進不代表你交出來的東西沒有水準。你仍要用你的能力,創作出一些別人會『收貨』的東西。你雖然green,但這可能是你的優勢。」我想Kearen的這番話,不止在勉勵自己,也想借之去鼓勵所有正嘗試創作的人,因為往往只有新鮮人才能夠沒有包袱地大膽嘗試,而無畏地創作,正是Kearen認為創作人應一直堅持的精神。
答:彭秀慧,電影及劇場編劇、導演及演員,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作品包括《29+1》及《月球下的人》等,前者更因大受歡迎而九度重演,並於2017由她親自改編及執導,拍成電影,為她贏得「第三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的獎項。
對彭秀慧來說,創作人是透過他/她的作品,將想法、感情或信念傳遞給觀眾的人。他/她將可能因此而以改變對方,甚或改變世界。
問:李春暉,電影編劇,憑蚖P游乃海合編的劇本《命案》榮獲「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
電影簡介:《29+1》(2017)
導演:彭秀慧 編劇:彭秀慧
故事簡介:
踏入30歲的林若君(周秀娜飾)因被逼遷而住進陌生女孩黃天樂的家,黃天樂(鄭欣宜飾)則因某些原因而去了巴黎旅行。林若君突然面對父親離世、辭工及分手等重大變化,人生跌入谷底,卻意外發現黃天樂的日記,並從中得到慰藉及啟發……
劇本節錄:
《29+1》舞台版
林若君:講開買?,我發覺呢幾年?買?好多以前完全覺得唔等使??。第一樣,(拿出保險單)知唔知呢?係乜???保險。有人壽、醫療、意外、危疾、儲蓄、女性,我全部都upgrade晒,即係其實唔關我事謘A係我十幾年無見??中學同學,做?保險??呢,最近呢半年全部成日約我出?飲?,佢知我就?30歲,係時候要轉??plan呀!同埋諗住我呢個歲數應該都搵到咁上下就可以投資多?喎……所以我而家人生真係充滿保障!?銅鑼灣我可以亂咁過馬路都得?啦。
《29+1》電影版
第五場
時:早上 地:小巴
人:林若君,黃天樂,保險經紀冼雞,車上乘客,司機
小巴上,剩餘一個座位在左面單座位行第二個,司機正在等客。
……
司機決定關門開車。
……
上來的是跑到氣喘的林若君。
……
聲音:林若君?
林:……冼Sir?
冼sir:Hello!你咁都認得我!好耐無見呀……?陣我好似教?你一年代課,Econ堂!
林:你個樣都無變過……
冼sir:你變?好多喎!唔係聽你把聲都唔認得你!翻工呀?
……
冼sir:你?班係九幾年畢業?話?9……
林:(尷尬)94。
冼sir: (想一想)94年!即係而家都成三十架?喎……定三十幾??
林:差唔多啦……
……
冼sir: (遞上卡片)而家?AYA做。教人理財好過教人Econ啦!有無買返份退休保障基金呀?
林:咁快?
冼sir:快?結?婚未?
林:未!
……
冼sir:大鑊!?,講真?,女人,年紀愈大條件愈少,條curve一路向下落謘C學過?啦,Law of demand。不過???唔使記?,無用?其實。即係唔係嚇你,女人保障自己真係好緊要!咁?!真係咁?!有個plan?度,呢個女性plan幾好?,專for單身未結婚甚至無婚結?,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