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長期對華競爭成型 未來10年科技決勝」
8大學者內地期刊撰文 預判美選對中美前景影響

[2024.06.29] 發表
美國總統拜登(後左二)2022年12月參觀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半導體組裝工場。半導體是中美科技戰主戰場之一。 (路透社)

美國總統大選會如何牽頭中美關係走向,是中美專家的重要關注焦點。王緝思、賈慶國等內地8名頂尖國際關係學者今年3月在中國知名期刊《國際經濟評論》共同發表「美國戰略探析與中美關係前景展望」系列文章,各自闡述對中美角力趨勢的觀點。系列引言總結稱,美國以長期競爭為主要基調的對華全面競爭戰略已基本成型,科技競爭將是兩國未來10年戰略競爭的關鍵「戰役」,美國大選雖會製造新的不確定性,但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的局面不會出現根本變化。明報記者 【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前瞻系列】

王緝思:四套邏輯奠定中美難復舊交

8名撰文學者是王緝思、賈慶國、唐永勝、倪峰、朱鋒、謝韜、達巍和李巍,他們都是內地研究中美關係的知名專家(見表)。其中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前院長王緝思的文章以「中美角力背後的四套邏輯」為題,他主張可從4個「相互交叉的變量和視角」來解讀中美關係為何走進長期困難時期:(1)兩國實力消長;(2)兩國意識形態、政治制度對立以及文明、文化差異;(3)國際大環境變化;(4)中美兩國的國內政治構成。

王緝思強調以上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獨立解釋中美關係變化,但以第四點屬「變動最大、影響最大的因素」。他解釋,當今美國的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主要來源於美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收入分配的失衡——2008年金融海嘯促發美國右翼(茶黨)和左翼(佔領華爾街)的民粹主義政治運動,反映美國階級矛盾和不同政策觀念,卻被(涉及美國黑人和拉美裔的)族群矛盾和身分政治所掩蓋,造成政治鬥爭的扭曲和戰場的轉移,把美國帶向困境和分裂。他質疑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政治精英都「諉過於人」,企圖通過誇大外部威脅恢復國內凝聚力。故在大選年期間,預料兩黨候選人將競相宣示對華強硬態度。

與此同時,中國「全面加強了黨的領導……與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敵對勢力展開堅決鬥爭,維護中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治安全、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惟美國和部分西方國家變本加厲打壓中國。王緝思認為,根據以上邏輯推導的結論是,中美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可能恢復到21世紀初的交往深度和合作水平,惟兩國各自的長遠利益和戰略考慮,決定兩國必須避免戰爭,同時維持一定程度的經濟合作和社會交往。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所長倪峰則撰寫「美國對華全面競爭戰略與中美關係」一文,從下述四條基本線索剖析,主張美國「以中國為戰略競爭的重心、以長期競爭為主要基調的對華全面競爭戰略」已基本成型:

(1)在經貿領域對中國實施漸進性、有選擇的「脫u」:拜登政府以「去風險化」代替特朗普政府率先提出的「脫u」概念,但本質上只是脫u的委婉說法;

(2)在地緣政治領域複製冷戰時期美國應對蘇聯的做法:拜登政府加強雙邊同盟和少邊伙伴體系,「實質上就是通過疊H架屋的盟友、盟伴體系將中國包圍起來」,目的近似冷戰時遏制(圍堵)蘇聯戰略,「對中國實施成本強加」;

(3)在美國國內激活美式「軍國」體制:提出「全政府」概念,試圖改變「政出多頭」亂象,統一步調,動員所有資源與中國進行戰略競爭;

(4)大力推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外交:渲染西方世界注定無法與中國和平相處,以此來進行國內和國際動員。

倪峰認為,中美競爭最終取決於國力比拼,中國的經濟結構門類齊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在某些產業可替代性較低,具備一定的外部被依賴性,因此美國短期內很難與中國全面切割,更無法阻斷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廣泛聯繫——換言之,「反脫u」應成為中國最主要發力的領域。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李巍在文章標題直接點出「科技是中美戰略競爭的最關鍵『戰場』」,他由2017年底特朗普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正式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談起,指出在近6年以來美國連續兩屆政府先後發動「三大戰役」:關稅戰、科技戰和金融戰,試圖在市場、技術和資本三方面削弱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全面遏制中國經濟發展。

李巍認為,「三大戰役」旨在通過政治手段,加大中國的產業離心力,推動全球產業格局的重組,削弱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樞紐地位,尋求實現中美經濟關係的「去相互依賴化」。他形容未來10年中美將展開戰略競爭的「決勝局」,即如果期間美國未能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態勢,中美將在新的力量對比中形成新的戰略平衡。

在這10年「決勝局」中,科技競爭將是關鍵因素。李巍分析指,中美的科技競爭分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應用」兩個維度。他指美國在技術創新生態未受太多影響,但由於大量產業轉移和國內產業衰落,美國在技術應用和技術產業化上受較大負面影響。故拜登政府在半導體、人工智能、太空等領域大力開展科技外交,構建跨國科技合作網絡,以提升自身在科技領域的引領能力。

相比之下,中國具有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生態,但在基礎科學、人才引進、開放程度、社會氛圍等多個方面存在各種不足,不利於進行顛覆性的技術創新。一旦美國聯合其他西方國家形成排華的科技聯盟,切斷中國技術的海外來源,中國依靠一國之力進行系統性科技創新將面臨極其高昂的成本。

更多國際要聞
伊朗選總統 年輕人中產無意投票
伊朗總統大選周五(28日)舉行,4名候選人競逐5月因空難逝世的總統萊希遺缺。民調顯示69歲改革派候選人、前衛生部長佩澤什基安(Massoud... 詳情
歐盟領袖周四至五(27至2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峰會,大部分與會領袖周四晚同意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尚待下月15日歐洲議會投票確認... 詳情
日本小林製藥周五表示,他們正在調查與其紅麴保健品相關的另外76宗死亡案例。小林製藥就疑似與服用保健品相關的死亡個案發文道歉稱,「造成了嚴重傷... 詳情
美國《華爾街日報》周四(27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和以色列政府正討論向烏克蘭運送多達8套愛國者導彈系統。 美國提供的愛國者導彈系統... 詳情
拜登總統首辯「災難」 現退選呼聲
2024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美東時間周四晚上9時(本港時間周五早上9時)舉行,現總統拜登跟前總統特朗普就多個國內外議題正面交鋒。拜登辯論時說...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