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近年工程資金有限 拖款常見
【明報專訊】上月25日約30名工人在房協資助出售項目「朗然」地盤聚集追討欠薪,有工人稱過百人4月起被拖糧,涉款估計約數千萬元。項目承建商為保華建築營造有限公司,本報早前向保華建業集團查詢,至今未獲集團就事件回覆。另一老牌承建商馮祥記集團今年3月宣布清盤並遣散所有員工,兩間子公司4月被債權人入稟追債。有建造業界人士稱,建築商因現金流短缺而拖薪問題常見,期望《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盡快通過,以改善行業結構問題。
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伍新華表示,過去10年間工務工程資金有限,建築商爭相入標,加上建造成本上漲,有些建築商即使中標價不及預算也硬接工程,結果持續出現「十個沙煲九個蓋」甚至「爆煲」,相繼導致未能如期向分包商和工人付款,有時拖三四個月都未出糧,嚴重的更達半年,分包商需墊支款項愈來愈大。
盼《付款保障例》盡快通過
伍又稱,建築商一般需在地盤竣工後付尾數,但現時不少動輒延誤付款五六年,有些拖至7年仍未埋數。他說有建築商被追債數千萬甚至過億元,當中涉多年來多個項目積累的欠款。
新加坡、英國、澳洲等國家已訂立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政府上月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草案規定付款方須於法例指定時間內付款及回應,並引入審裁機制,以及如付款方沒在限期前付款,申索方有權停工或減慢工程進度,亦有權向法庭申請強制執行裁決。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表示,建造業拖款問題曠日持久,建築商相對業主較多出現現金流問題,相信條例草案會得到不少支持。不過條例距生效仍有一段時間,謝稱若持份者留意到合約方出現拖款,便要當機立斷考慮終止合作,否則愈輸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