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澳刀漢思覺失調 停覆診無社工跟 議員批醫社合作脫節 醫生:適切治療暴力風險低
【明報專訊】沙田水泉澳廣場前晚發生持刀傷人案,3名大快活職員受傷,其中兩人已出院。據悉,43歲林姓疑犯患思覺失調逾15年,去年中起無再覆診及服藥,無其他案底。有精神科醫生表示,嚴重精神病者只佔社會整體暴力行為一小部分,憂事件加深精神病患者負面標籤。疑犯並非社署跟進個案,有立法會議員稱,有患者未有覆診亦無社工跟進,顯示醫社合作「脫節」。另昨亦有精神有異者在藍田傷人(見另稿)。
社署:非跟進個案
大快活:增危機處理培訓
社署發言人回覆本報稱,涉案男子非社署社工跟進個案,社署醫務社工則在前晚已即時聯絡傷者,並會為有需要市民提供情緒支援及適切服務。
大快活集團昨日稱,事件中3名員工受傷,二人經治療後出院,一人仍留院,對員工及家屬表示慰問,已就事件為受影響員工安排心理輔導服務,亦會積極為受傷員工及家屬提供協助,將進一步加強員工危機處理能力的培訓,強調員工在工作中自身安全的重要,現正配合警方調查,不便再評論。
現場所見,涉事分店如常營業,客戶服務部有派員了解員工情G。
醫生:患者缺「病識感」 忽略症狀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思覺失調等的嚴重精神病患者佔社會整體暴力案件低於5%,認為社會上大部分暴力行為與精神病無關,患者如接受適當治療,暴力風險很低。他解釋,思覺失調患者一般有被害妄想、出現錯覺等陽性病徵,亦有患者出現自理能力逐漸喪失、不想社交等的陰性病徵,再加上缺乏「病識感」,難察覺自己患病,令他們覺得毋須覆診及服藥,「可能一天兩天、一個兩個星期、一個月好像沒什麼」,慢慢忽略症狀,令症狀逐漸加深,增加病發風險。
麥永接稱,現時醫管局有個案管理計劃,按患者以往暴力傾向、徵狀嚴重程度等因素跟進,一旦發現有患者不覆診便啟動機制。是次個案患者不覆診近一年,被問到是否反映機制失效,他說不方便評論個別個案,但類似案件受不同因素影響,舉例患者有否在私家醫院求醫、家庭支援是否足夠等。
憂加深負面標籤 不欲覆診
麥憂慮是次案件會加深社會對精神病患者負面標籤,覺得他們「生人勿近」,甚至令患者對覆診卻步,惟精神病患發病非突然失常,而是有[可尋,舉例患者復發會有「復發病徵」,例如出現失眠、精神緊張等症狀,因人而異,若留意這些症狀或可識別個案,盼社會就案件「合理討論」。
狄志遠:個案管理計劃未埋順
社福界議員狄志遠稱,類似案件非首次發生,批評醫社合作「脫節」,無互相了解對方狀G,又認為個案管理計劃「未理順」,社署無社工跟進個案並不妥當。他說,患者需要醫療照顧,回到社區亦一定要讓社工跟進,否則無從得知患者有否按時服藥、覆診,並及時提供適切輔導。他稱,一般而言應由醫院的醫務社工轉介個案予社工跟進,到患者情G穩定,醫生認為無問題才結案,案件證明醫社合作「斷纜」,制度仍有改善空間。至於應否在制度上增加措施,例如勒令不覆診或服藥者求醫,狄志遠認為可交由社會討論,目前亦有法例要求精神病患者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