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灣天主教墳場 棺材墓地改放骨灰
【明報專訊】本港長年面對公營骨灰龕位不足、私營骨灰龕位漸趨飽和的問題。香港天主教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委員陳志明表示,位於西貢和長沙灣的天主教墳場骨灰龕位已滿,本月起,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原本的棺材墓地將改作骨灰墓地,並以可分解骨灰盅存放骨灰,實現墓地循環再用。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現時公營龕位僅能應付近10年需求,未來仍有可能「供不應求」,促政府作長遠考慮,亦認為可參考天主教墳場於土葬墳場推行骨灰墓地。
陳志明昨日向本報稱,柴灣天主教墳場的骨灰龕雖然可以滿足未來10年需求,但同時要應付新界和九龍教徒的需要;現時本港約九成天主教徒選擇火葬,棺材墓地使用率不高,經一年半討論後,教區天主教墳場委員會決定將棺材墓地改作紀念花園,每幅棺葬墓地可劃分18幅骨灰墓地,整個長沙灣天主教墳場可提供1080幅骨灰墓地。
紙盅自然分解 墓地隔10年循環用
陳說,服務本月1日推出後已有教徒登記,半年後會檢討,若受教友歡迎,或會擴至其他天主教墳場。他說先人骨灰須存放於由墳場辦事處提供、以牛油紙製造的可分解骨灰盅,骨灰在若干年後會天然分解,因此墓地設10年期限,其後將循環再用;墓地會豎立永久墓碑,顯示先人相片、姓名和生卒日期,就算日後換上另一先人,之前的資料都不會刪除。
陳凱欣倡政府跟 舉例將軍澳墳場
陳凱欣說,沙嶺「超級殯葬城」因與本港創科發展衝突而擱置,失去20萬個骨灰龕位,而現時公營骨灰龕位僅能滿足未來10年需求,紅磡等地區亦有不少無牌骨灰安置場所,認為在土地資源緊張下,政府可考慮推行骨灰墓地,舉例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仍有不少棺材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