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盼內地支爆 劉祖廸牽頭實現 冀年輕一代接棒 供劉10萬生活費做「政治明星」

[2024.04.20] 發表
劉祖廸(圖)在台灣曾與台灣民運人士施明德見面,施稱做「政治犯」不能心存僥倖,「如果你返香港被人拉其實更好,除了有更多群眾支持,更有在囚抗爭者支持」,當時劉打算繼續匿名或在海外抗爭,故他沒回應施。

【明報專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及《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涉串謀勾結外國勢力案昨第63天審訊。控方從犯證人陳梓華提及2020年初在台灣與黎智英見面,同行包括「攬炒巴」劉祖廸。當時黎智英談及利用制裁、集合民怨及不同「板塊」力量達至內地「支爆」,又建議劉善用團隊資源推動針對香港及中央政府的制裁;黎更稱自己「呢代人未必可以實現」,希望由劉牽頭的年輕一代接棒。事後陳梓華向黎稱,劉祖廸及李宇軒均支持「喺國際線上跟隨你(黎智英)的行動」。

陳梓華昨日供稱,2020年1月11日,劉祖廸從英國飛抵台灣。同日,陳與劉及一名林姓「女手足」前往黎智英位於台北陽明山莊的別墅,與黎一同午膳。在會面中,陳提及林有能力聯絡勇武派,又介紹劉與攬炒團隊的活動。其後,黎提出有意栽培劉成為政治明星,可提供政治與經濟界別人脈,並稱「生活上支持佢10千鎊」(即1萬英鎊,約10萬港元),不過黎沒有指明是否每月的生活費。劉沒有接受黎的提議,稱「唔想做政治明星」。黎亦談到初選,例如問劉會否想參選,又稱有意幫助政治素人參選(見另稿)。

黎提出集合制裁民怨等力量

黎又指出,他們赴美會見國會議員的問題,指「老泛民」也可介紹他們認識該些美國議員,毋須「嘥呢啲資源」,因此更重要的是「識多啲枱底人」而非認識「枱面人」。黎形容「枱面人」為美國之行所見面的議員;「枱底人」為政府顧問或能夠規劃國家政策的人物。對於聯絡「枱底人」,黎舉例當社運人士與一些政府人士在年輕時已相識,「十年廿年後」待對方在官場晉升為高級官員後,「呢種關係就十分有用」,例如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與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黎另指聯絡「枱底人」有助與反華政策有關的國際游說。

黎倡聯繫美政壇「枱底人」

陳:藉此影響政策 甚至倒共

黎提及「長遠應該爭取國際認同,由佢哋去做embargo(禁令)、制裁、去向政府施壓。然後我哋要團結唔同板塊,再加埋民間力量,先可以達到支爆」。以陳理解,「支爆」指內地經濟及政治上崩塌;按黎的說法,不同「板塊」指議會、海外組織、街頭力量、國際線及商人,「民間力量」則指「民怨」。劉聽後表示「唔相信真係做到支爆」,黎指「支爆」後是「引入美國民主嘅好時機」,並向劉說「好好利用你有嘅資源、攬炒團隊對你嘅支持」,以推動針對香港與中國的制裁。

及後黎提出4個步驟,首先讓外國政府知道香港情况,然後呼籲他們譴責及關注事件,其後將外國政府的想法告訴香港人,讓港人知道「外國政府冇離棄或者忽視佢哋,同埋保持大家嘅士氣」,最後透過與「枱底人」建立關係,影響他們對華政策,「影響香港,甚至將來可以推倒中共」。黎更稱,希望由劉帶領的年輕一代接棒。劉向黎表示願意合作,但就攬炒團隊而言,需要與李宇軒商量。會面結束後,當晚陳與劉獲邀與台灣民運人士施明德等晚膳,施向劉說「做政治犯」別心存僥倖,以及應懷有犧牲精神(見表)。

劉祖廸李宇軒國際線願跟隨黎

陳續稱,與黎會面後翌日,他與劉祖廸及李宇軒開網上會議,確立由劉作為「攬炒」路線的精神領袖、李做國際游說、陳負責「議會線」聯絡政治素人。「攬炒」即是向政府表明若拒絕回應市民訴求,須承受代價,常用「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口號,實踐「攬炒」方法為推動制裁。會議結束後,陳向黎稱,李與劉均同意「支持喺國際線上跟隨你嘅行動」。同月底,陳向黎表示,劉「唔想打議會線」,但在國際線上會「全力開火」。

【案件編號:HCCC 51/22】

明報記者

(黎智英案)

更多港聞
英國務大臣卓雅敏將訪港 關注人權
【明報專訊】英國政府昨公布,負責印太事務的國務大臣卓雅敏(Anne-Marie Trevelyan)將訪華,地點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和天津,... 詳情
【Emily】葉玉如獲科大30年長期服務獎 借大腦神經細胞協調喻行政工作
【明報專訊】科大校長葉玉如獲校方頒發30年「長期服務獎」。喺科大嘅公布中,本身係神經生物學家嘅葉玉如提到,大腦有千億個腦細胞,係身體上最複雜... 詳情
【Emily】社企與中大餐廳合作 免費借餐具
【明報專訊】《2023年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下星期一(22日)實施首階段,禁止商家提供或銷售即棄發泡膠及塑膠餐具。本地環保社企Re...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早前撤回造價71.6億元嘅沙田T4主幹路工程撥款申請,有消息話政府將輕微下調開支,下月初再提交立法會財委會審議。Emily留... 詳情
【Emily】機場東消防局9月開 場內第四間
【明報專訊】機場第三條跑道2022年落成並啟用,但整個三跑系統未全面投入服務,隨住系統逐步完工,第四間機場消防局(機場東消防局)將喺9月運作...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4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