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創科「政產學研」外要加「投」 冀政府資金引領市場 議員倡牽頭設母基金做誘因
【明報專訊】政府提述推動創科產業發展時常強調「政產學研」結合,由政府帶動企業、大學及科研機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長孫東昨接受本報專訪提到,本港傳統上沒太多創科產業發展,導致相關風險投資活動不活躍,今屆政府立志以產業發展為導向,資金就變得重要,日後在「政產學研」外要加一個「投」字,會檢視現有「創科創投基金」機制,冀更有效以政府資金引領私人市場。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創科投資回報期長,建議由政府牽頭成立母基金等,提供誘因鼓勵創科投資。
明報記者 鄭律銘
初企AB輪融資最難 無機制支持
孫東於2月底解說《財政預算案》記者會時提及,受內地外匯管制影響,落戶香港的重點企業在港設生產線過程遇困難,需在港重新融資。孫東昨接受本報專訪稱,這是其中一方面的問題,而另外一些企業資金可來港,要思考如何把來港資金與本港創科發展結合。他舉例,現時政府、科技園公司或數碼港等有為初創企業提供「天使輪」投資,但到下一階段A輪或B輪融資「就是最困難的時候」,現時本港未有有效機制支持這些企業。
孫東解釋,本港風投文化不算蓬勃,以往政府集中上中下游等環節,透過政策補貼等措施推動創科,現是時候考慮投資的問題。他說,政府投入多少並不重要,關鍵在政府須有引領角色,內地及世界上創科成功的國家或地區,政府的投入對引領業界參與投資起重要作用,例如深圳1999年設立、現註冊資本100億人民幣並管理各類資金總規模約4782億人民幣的「深創投」是很好例子。
「政府錢有限」 業界參與獲回報雙贏
政府2017年起成立20億元「創科創投基金」,鼓勵風險投資共同投資本港初企,孫東表示,相關基金已運作數年,由政府與業界以1比2方式帶動私人市場資金投資科企,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內部正構思如何在新形勢下善用該基金,更有效與業界合作,加速本港創科產業發展。孫東說,投資創科「光靠政府是不行」,因政府的錢亦有限,需業界共同參與,舉例昨由業界新成立的「香港創科聯合發展基金」是好開始,而市場在投資好的項目後可取得回報,最終會是「win-win solution」(雙贏方案)。
協助建立醫療科創生態系統的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胡志遠,本身是風投基金及健康科技公司顧問,他回應本報稱,由政府牽頭帶動投資創科是好事,不過要建立具規模風險投資生態圈有不少挑戰,因香港傳統不是做創科的地方,同時在地緣政治下,外資或以美元為本的風投基金公司未必熱中投資本港市場。
業界:變旺需5至10年 星花20年
胡認為,本港將來若可與內地進一步合作,或可吸引內地較大規模風投公司資金,但強調「由沙漠變成一個旺的場」非一兩年可發生,要5年甚至10年以上。他以新加坡為例,用了20年建立生物醫學的創科平台。
邱達根:硬科技回報期長 需誘因
邱達根向本報表示,與發展互聯網等業務不同,現時本港推動發展的科研類「硬科技」投資的回報期以8至10年為起點,回報周期更長,而在現時經濟低潮期,有需要透過誘因吸引帶動私人資金投資。他舉例,現時政府推出的「產學研1+計劃」配對商界及大學投資成果轉化,有帶動作用,之後如何利用好私人市場很重要,例如成立政府帶動的母基金或退稅等是其中方法,而有充足資金支持,長遠才可吸引高端科技或基礎研究的人才來港。
創科局、資科辦及數碼港上周五(12日)起一連兩日在會展舉行數字經濟峰會,孫東稱論壇吸引不少國際知名企業代表參與,來自數十個國家及地區,期望藉一系列創科盛事將香港建立為創科重鎮,促進到場的香港企業與國際人才交流,帶動本港創科氣氛及吸引創科人才來港發展。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