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房貸欺詐案迅速增長 業主應購產權保險防捐失
專家籲採取措施保護物業和身分
【明報專訊】根據加拿大產權保險公司FCT的估算,每4個工作日,就最少有一宗產權或房貸欺詐未遂案發生。鑑於此類罪案的數量迅速增長,專家指業主應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物業和身分。
房地產律師拉甘巴(Daniel La Gamba)指出, 對於業主而言,最具成本效益的防禦措施就是購買產權保險,一個價值100萬元的物業,產權保險的保費通常在900元左右,且涵蓋業主擁有該物業的整個時期。
產權欺詐指的是詐騙分子以欺詐的手段更改物業的所有權或產權,或偽造文件,旨在非法出售物業或對物業進行再融資。
產權欺詐的議題在去年引起人們的關注,源於多倫多警方開展的兩宗產權欺詐罪案的調查。在這兩宗案件中,住宅在業主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掛牌出售,其中有一間住宅被成功售出。
房地產律師拉甘巴(Daniel La Gamba)指出,上述產權欺案是極端的個案,更加常見的是房貸欺詐,即詐騙分子蒙混過關,從貸款機構騙取房屋按揭貸款。
他說,一宗典型的房貸欺詐罪案涉及犯罪分子盜竊一名合法業主的身分,他們使用偽造的身分證、工作證明、信用報告或推薦信,透過銀行來騙取房屋按揭貸款。
如果偽造的身分被銀行確信,銀行將批出房屋按揭貸款,直至數月後才發現,假冒的業主沒有繳付任何房貸還款。當銀行向真正的業主發出催繳還款的信件時,後者方才意識到自己淪為欺詐罪案的受害人。
拉甘巴說:「真正的業主要證明自己是欺詐罪案的受害人,且不應被要求償還房屋按揭貸款,這是一個壓力很大和費用高昂的負擔。」
產權保險公司FCT的高級法律顧問特雷西(John Tracy)說,該公司在過往的2至3年來,已拒絕向價值5.39億元的房屋按揭貸款和轉讓提供保險,基於它們太可疑。他指出,房地產行業之所以成為詐騙分子愈加側重的領域,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回報巨大。
他說:「盜用他人身分去獲取一張信用卡,你可能騙到價值1萬元的音響設備或禮品卡。但如果你能盜用我的身分並抵押我的房屋,回報的規模高出幾倍。」
專家指出,產權或房貸欺詐罪案瞄準的最常見目標包括新移民和耆老,前者因面臨語言障礙而特別脆弱,後者因全部付清了房貸而成為經常針對的目標。
產權保險公司FCT的主席Daniela DeTommaso說,該公司在2010年開始追蹤產權欺詐未遂案件,發現這類個案在最初的10年內增長了70%。這一比例可能在疫情期間攀升,原因在於對於遠程技術和數碼認證的依賴增加。
安省金融服務規管局(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y Authority,FSRA)曾在去年秋季就打擊房貸欺詐罪案發表了指引,規定房屋貸經紀人「以不助長不誠實、欺詐或任何其它非法行為的方式開展業務」。
當中包括了諸如對潛在的欺詐警告信號加強監控等責任,並建議採用多重身分驗證作為身分驗證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