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I研準固態鋰電池 毋須換生產線
【明報專訊】液態電解質鋰電池技術已發展到接近極限,下一代固態電池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然而,各國研製中的固態電池即使能夠解決技術問題,很多都需要使用全新生產設備,令生產成本估計至少增加好幾倍。為此,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幾年前開始研發一種「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特點是採用一種準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生產工藝可以和現有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完全兼容,可沿用現有生產線,令生產成本相差無幾。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鄧家烜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高級技術經理路勝博表示,NAMI早在2018年開始研究「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產品特點是採用一種準固態聚合物電解質,代替現時普遍使用的液態電解質。所謂「準固態」電解質,與內地某些電動車公司和電池廠近年提出的「半固態」電解質相似,都有些像凝膠狀,但從肉眼看來前者已非常接近固體。
電解質先以液態注入 再藉紫外光照射固化
至於這種電池的負極材料則是鋰金屬。正極材料是高容量的三元材料,例如鈷酸鋰或者磷酸鐵鋰。這兩者和市場現有的一般液態電解質鋰金屬電池(通常只使用一次),並沒有什麼分別。但NAMI的「準固態鋰金屬電池」其中一個特點是,在鋰金屬負極前面加入了三維骨架結構。這種結構令到在放電和充電循環中,鋰金屬在負極的剝離和重新沉積比較均勻,從而可以大大延緩「鋰枝晶」(樹枝狀的金屬鋰)的形成。【「鋰枝晶」形成,會導致電池內部的活性降低,充放電效率減慢,甚至可能會刺穿電池內的隔膜,引致短路和自燃。】
此外,NAMI研發的這種準固態電解質,是先以液態方式注入電芯之內,之後再透過加熱或者紫外光照射來令它固化。NAMI將這種設計稱為「原位聚合」。
零下20度至攝氏70度可正常運作
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可以和現有的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製程兼容,電池生產商毋須對現有生產線作任何改動,便可以升級生產NAMI研發的「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現時,「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原型的重量能量密度已達到大約400Wh/kg(包括封裝材料計算),體積能量密度達到大約900Wh/L。
此外,它還可以在攝氏零下20度至攝氏70度的溫度範圍內正常運作。低溫下,其儲電量仍會縮小。例如,在零下10度時,其容量約為室溫時容量的90%;在零下20度,其容量則約為室溫時容量的70%。但這已經比市場現有的液態電解質鋰電池優勝一截,因為後者在零下20度時的容量,大約只相當於室溫時容量的50%。
至於這種「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充電倍率,現時是1C,即是最快1小時就完全充滿電,又維持到較長的使用壽命。估計在1C充放電的情形下,它經過500次充放電循環之後,容量仍然可以維持在最初的80%。
相比之下,現有的液態電解質鋰電池在經常快速充電的情形下,容量會快速縮水,壽命顯著縮短。現有的液態電解質鋰電池若要在500次充放電循環之後,容量仍然維持在最初的大約80%,就必須將其充電倍率降低至0.2C至0.33C,即是要3小時至5小時才能充滿電。
盼兩年內能量密度達500Wh/kg
路勝博強調,NAMI研發的「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原型現時的重量能量密度和體積能量密度,還未達到極限。理論上,重量能量密度可以達到500Wh/kg,期望在2025至2026年間實現;體積能量密度則可以達到1200Wh/L,期望在2026年實現。
現時,這種「準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原型已經通過了刺穿測試,以及為時1小時的150度高溫濫用測試。但在商業量產之前,還需要先完成大量的安全認證工作。他估計,不論是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還是作為動力電池,應用於電動汽車,都需要大約3年後才可以量產。
不過,在生產成本方面,這種「準固態鋰金屬電池」將非常吸引。以同一儲電量計,估計生產成本將會和現時的液態電解質鋰電池相距不遠(因為生產線毋須改動)。相比之下,多家外國公司研製中的固態電池的生產成本,至少也是液態電解質鋰電池的4至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