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生育津貼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調查發現,香港夫妻平均子女數目於2022年見新低至0.9名,沒有子女的女性比率,由5年前約20%增加至43.2%,預料「無孩夫婦」將取代「一孩家庭」成為本港的主流。
政府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鼓勵生育措施,包括新生嬰兒的父或母若為本港永久居民,可獲一筆過兩萬元現金,計劃為期3年。特首李家超指出,政府的推動是屬於市民生育的其中一個考慮,雖非最主要考慮因素,但若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逆轉低生育率的可能將相當低。
政府形容兩萬元現金屬一份「心意」,《施政報告》並提出多項配套設施,如增加在職家庭津貼、增加幼兒中心名額和津貼、將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推展至全港,以及加強社區保姆服務等,冀鼓勵雙職家長生育。
2023年11月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於立法會會議指出,政府預計新生嬰兒獎勵金不會對生育率起關鍵作用,但最重要是發出支持生育的信息,亦不會就有幾多嬰兒出生設關鍵績效指標(KPI)。但卓永興指,如各項措施反應正面,不排除提前優化部分措施。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要求政府容許有初生嬰兒的僱員,主動向僱主提出彈性上班,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表示,需慢慢推動文化的改變,但相信僱主亦會為僱員着想。
(主要學習重點:維持公共衛生的責任)
■相關數據
.本港活產嬰兒數目及粗出生率(圖)
■基礎知識
Q:政府為什麼要推行鼓勵生育政策?
A:香港現正面對人口老化的問題,香港近年的出生率持續下降,而長者人口比例持續上升。出生率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地的經濟發展,若出生率過低,未來的勞動力將下降,長遠影響香港的競爭力。人口老化亦使撫養比(即非勞動人口對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意味政府需投放更多公共開支於長者上,如醫療和福利開支。因此政府需要推行政策刺激生育率,為長遠的經濟發展帶來動力。
Q:什麼因素可影響生育率的趨勢?
A:首先,人們的家庭觀念可影響生育率的趨勢。現時遲婚的情况普遍,而遲婚會縮短女性的生育時期,而且現今社會對於女性作為「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漸減退,女性有更多自由追求事業及夢想,這亦使更多女性獨身,使生育率下降。此外,離婚率的上升,亦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經濟角度而言,生育孩子的成本可影響生育率。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爾丁(Claudia Goldin)指出,因為生育,女性在職場累積的經驗相對比男性少,並擴大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使女性對生育的意欲下降。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