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中原灣區指數半年升5.5% 次季疲弱上月微跌 東莞升幅26.5%最大
【明報專訊】內地樓市疫後升勢終止,「中原大灣區指數」6月錄得120.86,較5月微跌0.56%,結束2月以來升勢,不過總結2023年上半年,中原大灣區指數較去年底升5.5%(圖1)。至於9+2城市的個別指數,上半年錄得升幅的城市共8個,當中以去年底解除限購政策的東莞表現最佳,升幅達26.5%。
港連升5月 料受惠人幣貶值
「中原大灣區指數」反映區內房地產市場發展水平,本月中公布6月數據。綜觀6月大灣區9+2城市指數,表現「升跌參半」,比5月上升的城市有6個,下跌的有5個。東莞按月升4.4%最多,其他城市升幅介乎0.4%至2.8%;廣州及深圳按月減幅較大,分別跌3.2%及3.1%,重返今年一二月水平,亦是拖累大灣區指數結束四連升的主要因素。香港方面,受港元兌人民幣上升的因素影響,6月指數報112.19,連升5個月,錄今年新高。
總結上半年,中原大灣區指數較去年12月升5.5%,上半年錄得升幅的8個城市中,東莞以26.5%跑贏其他城市;香港也有10.7%升幅,而中山、江門及澳門亦升逾7%;而指數下跌的城市,肇慶半年跌5.5%,惠州跌4.9%,深圳也跌0.7%(圖2)。
中原:初通關利好 次季無救市
中原地產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受通關刺激,大灣區城市於上半年初段復蘇幅度較強,惟第二季開始,各城上升動力開始出現疲態,暫未見各地政府推出政策救市,導致大灣區城市樓價呈先升後回的情G,大灣區指數亦於6月轉跌。
陳永傑又指,香港物業市場情G與其餘城市接近,過去半年香港整體住宅登記2.6萬宗,與去年同期比較僅多出約5%,反映香港物業市場即使在通關後仍欠缺流轉,加上美國接連加息,港息亦跟隨上調,導致香港物業需求減少。惟香港指數連升5個月,半年升10.7%,原因主要是人民幣貶值,令港樓相對下升幅較為顯著。不過7月初港府放寬按揭成數,料有助物業市場流轉,香港樓價有望止跌回升。
一手成交面積首季大增
東莞上月按年跌15%
另一方面,半年表現最好的東莞,同樣出現先升後回軟。東莞去年12月宣布解除限購後,今年初迎來一波樓市「小陽春」。內地諮詢機構「合富研究院」數據顯示,上半年東莞一手樓成交面積165萬平方米,按年升30%;二手樓成交面積約179萬平方米,按年更大增1.8倍,不過,一二手樓成交最高峰均出現在3月,4月開始市場需求疲軟,成交回落,6月一手樓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減15%,創近兩年最大跌幅,可見無論是限購鬆綁還是疫後復常,為當地的置業需求一波「釋放」後便無以為繼。
明報記者